前天,一份来自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出炉。据统计,2012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27.99万人,同比增长46.56%,为历史最高。
根据这份蓝皮书的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有关收入的话题,据其统计,大多数的“海归”人员在回国后找到的工作薪水比自己的预期低很多,大约八成的“海归”认为出国留学所花的成本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收回。
近八成“海归”薪资比预想低
蓝皮书指出,目前国内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77.5%的“海归”薪资水平比预想的低,其中,38.5%的“海归”薪资比预想的低很多。据统计,201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699万人,而相应的就业岗位却减少了15%。可想而知,“海归”的就业难问题也将日益突出。
针对最引人注目的“海归”成本回收问题,记者在南京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刚回国的“海归”认为自己三年能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尤其是在国外留学超过两年以上的,其巨大的开支让收回成本看上去“遥不可及”。
不少南京的本科硕士“海归”表示,3000元以上的“起步价”自己都可以接受了,而收回成本的事情则只能是细水长流。
出国留学别只算“经济账”
现在出国留学究竟还有没有“性价比”呢?到底应不应该花这个“大价钱”呢?记者就这些问题致电了21世纪教育研究所的熊炳奇教授,寻求解答。
熊教授指出,留学回国后一定不要把重点放在算“经济账”上,如果只看经济型和性价比,那出国留学就变得太功利了。
熊教授说:“而作为留学者本身,回国后也不能想着只是为了如何去赚钱。知识、文化、好的学习氛围等都不是用经济来衡量的。”
案例一:回国后差点成了“海待” 马同学 今年毕业于英国拉夫堡大学 硕士现就职于某连锁留学机构 职位:文案翻译
马同学今年8月底回国,在英时间整整一年。“就不算前期的考试和申请学校产生的一系列费用了,光是出国这一年,学费加住宿费是人民币16万元,生活费一个月一万元人民币,大概这一年花了30多万元吧。”她说。
小马说,他们回国找工作面对的竞争压力一点儿也不比国内的同龄人小。“一共面试了5个左右,而且我的期望薪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降越低。”马同学说:“现在我来这个单位才一个月不到,总不能闲在家里发霉吧,薪水刚过3000元,就先这么干着吧。她算了一下,至少得5年收回成本。”
案例二:顶级学校毕业“回本”也不易
张同学 去年毕业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硕士 现就职于南京某大型国企 职位:工程师
张同学说:“我高中毕业后就去加拿大读了本科,本科毕业后继续读了两年研究生,学的是环境工程学。虽然是个比较冷门的专业,但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钱景’也不错,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本身就是世界前一百的名牌大学嘛。”
“我在加拿大呆了6年,本身加拿大生活成本不算很高,我在留学过程中也有自己打工赚一些生活费,我算了一下每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加起来在20万元左右,6年就是120万元。我去年年中回国,现在的月薪是1万元左右,按这样算的话加上加薪各种奖励等情况,收回成本也得要8年吧。”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