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北京能否让市民老有所养?昨天,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对本市养老机构的专项调查报告。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400家,床位数7.7万张,平均每百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2.9张,整体入住率超过六成。由于养老机构仅三成多设在城区,就近养老的排队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2012年床位缺口5.5万张
这边床位过千,风景优美、服务周到,那边却护理人员短缺,仅有几十张床位;这边需要排队数年,那边却床位闲置鲜有问津……这就是北京养老院发展极不平衡的“双重面孔”。
统计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城区老年人口密集,愿意去养老院的老人比例也比郊区高4.6个百分点,但北京养老机构却只有三成多分布在城区,大部分都设在远郊区县。
养老院的入住情况也存在强烈反差,城区平均入住率高于郊区22.9个百分点。尤其市区部分养老机构因收费合理、管理到位、各方面条件较好,目前入住非常困难,常常是几百上千人在后面排队等候入住,等待时间长达数月至数年。而在远郊区县,养老院床位却相对比较宽松,床位空置率高。
“北京养老服务机构不仅数量不足,分布、结构也不尽合理。”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到286.8万人,占到常住人口总数的13.8%,早已迈入老龄社会。按“百名老人5张床位”的国际标准计算,本市在2012年年底的养老机构床位缺口是5.5万张。近年来,北京市各类养老机构发展迅速,床位数快速增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依照《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养老床位力争达到18万张。但需要注意的是,一项对全市1200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的调查显示,8.8%的被访者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会考虑到养老机构养老。据此估算,2012年起至2020年,本市大约会有23万至33万老年人存在机构养老的需求。因此,就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实际供应量看,养老机构床位数仍有一定数量的缺口。
饮食医疗护理满意度较低
因地理位置、老人身体状况及机构性质不同,养老院收费标准不一,城区收费高于远郊区县。
截至2013年上半年,城六区养老机构月均收费为3300元,61.2%的机构每月收费在1600元至3300元之间;远郊区县月均收费为1800元,64.6%的养老机构收费在1800元以下。
无人照顾是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87.8%的受访老人自愿到机构养老,被子女送到养老机构的占比仅为2.5%,无依靠,不得不来的占9.2%,其他占0.5%。在问及入住养老院的原因时,因为在家没人照顾的占63.5%;减轻子女负担占47.8%;能享受专业机构人员照顾服务占33.8%;和同龄人居住在一块儿,容易沟通交流占27%。
当问及子女一般多长时间看望一次时,51.2%的受访老人表示自己子女每周都来看望;1至2周来看望一次的占16.8%。
与此同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00名入住老人对56家养老机构总体服务满意度为89.1分(满分为100分),其中“服务态度”一项的满意度高达93分。相对而言,“日常饮食”和“医疗护理”满意度较低。
养老机构资金短缺,成为目前困扰养老机构发展乃至生存的首要问题。调查中,60.7%的机构表示资金紧张或短缺,正常运营困难或只能勉强维持运营。
新闻延伸
调查数据怎么来的?
本次专项调查,统计部门随机抽取了不同规模的56家养老机构。其中政府办40家,社会办16家,有400位老人接受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还引入了国际通行的民意调查满意度计算方法,请入住老人对“收费标准”、“服务态度”、“居住环境”、“日常饮食”和“医疗护理”五个指标分别打分。
据统计,56家养老机构共有入住老人7685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人数最多,占41.4%;60岁以下的人数最少,占3.4%。根据老年人的分类标准,对养老机构需求最迫切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其次是半自理的,最后才是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本次调查中,40.4%的老人身体情况良好,生活完全能够自理;25.9%的老人身体一般,生活属于半自理,有些事情需要照顾;33.7%的老人身体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大多数事情需要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