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民用航空历史悠久 80年前就能从郑州飞洛阳

2014年01月08日 11:29   来源:河南商报   

1951年扩建的郑州燕庄机场,当时是一个军民合用机场(翻拍资料图)

  郑州民用航空比长途客运出现得还早。1925年5月1日,洛阳至郑州航线开通,这是郑州市最早的航线。而直到1953年,郑州地区才开通2条到密县的客运班车线路,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郑州地区最早的公路长途运输线。

  客车

  一度是中短途运输主力

  《郑州市交通志》显示,1929年,郑州至开封公路通车,开封首次向郑州发客运班车。

  当时,官商合营共济汽车公司在省会开封成立,购买汽车16辆,此举开了河南公路客运的先河。

  1953年,郑州地区开通2条到密县的客运班车线路,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郑州地区最早的公路长途运输线。而1954年郑州通往禹县的客运班线,是郑州最早的跨地区汽车客运线路。

  改革开放后,郑州的汽车客运线路开始猛增。上世纪90年代,公路客运变化最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可以说是郑州汽车客运发展的黄金时期。”郑州市交通部门的一位老职工刘先生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社会学学者付逸飞表示,由于改革开放的推进,人口流动非常频繁,导致火车的运输压力非常大。那时候,舒适度高、票较容易购买的汽车运输,一度成为中短途运输的主力,直到火车大幅度提速与电力机车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状况。

  民航

  1925年就来到郑州

  航空这个现代名词,和郑州搭上关系,一点也不比长途汽车晚。

  郑州的民用航空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中期。据1925年5月4日《晨报》记载,郑(州)、洛(阳)空邮开始,“邮局添航空邮件,是星期三、六由郑州西航,二、五由洛阳东航”。

  有《郑州市交通志》印证,1925年5月1日,洛阳至郑州航线开通,这是郑州市最早的航线。1931年,中国和德国合资成立的欧亚航空公司(1943年改为中央航空公司),亦曾开辟经过郑州的航线。

  不过,航空在郑州真正“起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1956年的8月,郑州东郊燕庄机场对外开放,民航班机开始运营。

  到2013年,郑州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在郑州机场运营的客货航空公司已达36家,开通客货航线144条,客货运通航城市已达83个,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超过1200万人次。

  公交

  最初只有5辆公交车

  《郑州市交通志》显示,1954年1月19日,郑州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这是郑州公交公司的雏形。当年,郑州市第一辆公交车正式上路运营,公司只有5辆运营车、3条线路。

  “那时虽然乘坐公交的人很多,但车上并没有像现在这么挤。”在新通桥附近居住50年的江州老先生说。

  2009年,郑州BRT公交车正式开通,它不仅让郑州市民出行快捷起来,也成为郑州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今,郑州市内公交已有运营线路100多条,形成了辐射东、西、南、北的线路网络。

  2006年,郑州到开封的城际公交的开通,让公交有了一个新的概念和意义。原来,两座城市之间的长途汽车也可以变成“公交”。这是我省也是全国开行的首条城际公交线路,就连“城际公交”的名称也是我省起的。此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郑观摩学习。

  竞争

  民航遇上“强劲对手”

  高铁的出现,对民航客运来说简直是巨大的冲击,尤其是1000公里以内的运输范围。

  就连常年稳固的航线也挺不住了,不少航空公司对一直坚挺的飞机票开始大幅度打折。

  2010年,郑西高速铁路成功运营,终于让河南结束了无高速铁路的历史。从此,河南人进入高铁时代,高铁也开始改变郑州人的生活。

  在付逸飞的眼中,民航与高铁竞争,最终得实惠的是乘客,只要存在市场竞争,就会有价格的变动,不仅飞机票,而且将来的高铁票打折也会成为常态。

  如今,京广高铁的全线开通运营,让郑州站在了高铁时代的第一个十字枢纽位置上。

  格局

  综合交通系统最终目标是方便乘客

  郑州人盼望已久的地铁,终于开始载客了。

  “郑州地铁开通以后,郑州城市的交通将由公交占主导地位,变成由地铁占主导地位、公交为副主导或处于辅助地位、出租车和私家车为补充的交通格局。”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马炅说。

  地下、地面、空中,地铁、汽车、火车、飞机。郑州已经进入了立体运输时代,多种交通工具无缝衔接。

  付逸飞说:“综合交通系统的最终目标是方便乘客的出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综合交通系统必须提高整体效率,而不仅仅是提高其中某一部分的效率,各种交通方式的稳固结合才能使综合交通系统具有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