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手机上网
流量包月,用不完月底作废”,这一广受争议的手机上网流量月清“霸王条款”日前在上海被打破———在上海市消保委的推动下,上海三大运营商从1月计费周期起全部推出手机上网流量季度计费方式。然而,“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这一被广大网友点“赞”的新举,在实际执行中却遭遇不少质疑。
【质疑一:流量不能跨季度自动顺延】
记者注意到,三大运营商推出的新流量产品尚不能实现自动顺延,这也就意味着到季度结束时,未用完的流量依然会被清空。
【质疑二:资费没有降,“换汤不换药”?】
有网友比较了运营商新推出的用户计划后发现,无论是电信、移动还是联通,推出的季度流量套餐资费换算下来,与月度流量套餐资费完全相同,而不是采取运营商在月度计划中普遍采用的订购流量越多、单价越优惠的方式,有“换汤不换药”的嫌疑。
【质疑三:季度流量计费可选择计划较少】
受到部分消费者质疑的还有运营商推出的计划数较少。和动辄数十种的月度流量计划相比,目前季度流量计费方式可以选择的范围也相对少得多,联通仅有一个计划,移动也只有两个计划可以选择。
【质疑四:优惠新举被质疑“秘而不宣”】
记者注意到,之前办理了月度手机上网套餐的用户,如果未能自行要求更换套餐,也不能享受新的优惠。事实上,除了电信在热线和网上营业厅对流量卡服务进行了大力宣传外,其余两家不仅网上营业厅里季度流量计费方式的推介“难寻其踪”,客服对季度流量计费方式也不甚清楚,更未能主动推介和告知用户这一新优惠。
【质疑五:套餐内外流量价格依然相差甚远】
套餐内外流量价格相差甚远的问题也依然未能有效解决。以上海移动为例,最优惠的200元5G套餐,每M价格折合不到0.04元,而套餐外的流量价格即使从2014年1月1日开始从原有的每M10.24元降低到每M1元,套餐外流量的价格也依然为套餐的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