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冠名自主确定,各级赞助自由选择,门票销售自给自足……上海市体育局近日筛选出8项赛事对社会进行公开招标,往年由政府体育部门一手扶持的比赛,如今将交给市场去做选择,交给其他独立法人去操办。
据介绍,2014年将寻找新“婆家”的这8项赛事,包括短道速滑世界杯赛、击剑少儿冠军赛、青年羽毛球全锦赛、全国击剑冠军赛、市民跳水展示赛、水球洲际预选赛、跳水世界杯赛和国际足球邀请赛。
“挑选这8项赛事的原因,在于相对比较好操作。”上海市体育局巡视员陈一平说,“实际我们这是不完整招标,因为很多赛事牵扯到方方面面,如短道速滑世界杯赛就是国际滑联旗下的赛事。‘招标’,更准确地讲是一种赛事的推介。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要看市场双向选择的结果了。”
在不少人看来,不惜突破重重限制,也要力促部分赛事承办工作逐步走向市场化,其目的只在于推动上海体育赛事的管办分离。据介绍,上海体育划出商业性、公益性、群众性、奥运战略性这4条主线,根据比赛性质采取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今后肯定是多元办赛的模式,根据不同赛事的情况,资源合理配置,推进部分赛事承办工作逐步走向市场化,培育更多专业公司来承办赛事。这是我们的探索。”陈一平说。
上海此前有过成功的尝试。历年来,不少落户申城的大赛包括F1、ATP大师赛、高尔夫世锦赛等,都经历过政府包办、政府唱主角,到政府搭台、专业团队唱戏的发展道路。
但转型也有瓶颈,“当务之急就是立法。”目前,《上海体育竞赛管理办法》依旧停留在10多年前。陈一平举例,2013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期间,光全程发放的矿泉水就有8万余瓶,再加上安保、医护等,一场马拉松赛其实是个综合体系工程。“按现有的《管理办法》,办赛就是体育部门一家的事。但实际上现在很多的赛事已远远超过竞技赛事本身,更多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展示平台,需要大家各司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