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上海潜水员首探300米深海 具备龙宫探宝能力

2014年01月13日 09:18   来源:东方网   

  据《劳动报》报道,北纬20度18分、东经115度09分的南中国海海域。5时零9分,搭载着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胡建、管猛、董猛3名潜水员的潜水钟,从300米水深的海底回到工作母船的甲板上,完成与生活舱的对接,3名潜水员返回到生活舱里休息。现场总指挥郭杰宣布,3名潜水员圆满完成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海底出潜探摸作业,巡回深度达到313.5米。这是300米深的海底首次迎来了中国人的身姿,中国由此具备了人工潜入300米深的海底“龙宫”探宝的能力。

  下一步冲击500米新目标

  记者在现场看到,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悬浮在海面上,船甲板上安放着用于潜水员加压、减压的生活舱和运送潜水员到海里的潜水钟。1月9日13时,6名饱和潜水员进入到生活舱里开始加压。1月11日24时,搭载着3名潜水员的潜水钟,开始被下放到海里。1时40分、2时22分,3时33分,胡建、管猛、董猛3名潜水员相继从潜水钟里钻出,游到海里进行探摸。4点29分,3人完成探摸巡潜,相继回到潜水钟。5点零9分,3人乘坐潜水钟“电梯”,安全返回到甲板上的生活舱里。

  据现场总指挥、上海打捞局工程队副队长郭杰介绍,深海的巨大压力使人类生命无法承受,成为人类进入的“禁区”。科学家发明了“饱和潜水”技术,让潜水员体内各组织体液中所溶解的惰性气体达到完全饱和的程度,来适应高压环境。潜水员可以长期停留在高压下进行作业,然后一次减压出仓。

  上海打捞局局长沈灏说,12日上午8时,李洪健、罗小明、谭辉3名潜水员第二批下水作业,预计将于14时返回生活舱。此后,6名潜水员将在生活舱里减压,预计将于24日出舱,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中。

  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王振亮表示,交通运输部已将攻克5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列入计划。目前,世界上英国、美国、瑞士、挪威、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8国已先后突破400米深度潜水技术。其中,法国潜入了600多米的深度。

  2006年11月,上海打捞局取得100米饱和潜水作业成功;2013年5月,创造了海底198米深的作业记录。

  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

  “深海300米饱和潜水探摸作业取得成功,为我国向深海要资源,向深海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奠定了基础。”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振亮12日在此间表示。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王振亮说,300米深海饱和潜水作业能力的突破,使救捞系统具备了为国家深海资源开发保驾护航的能力。

  王振亮说,发生事故的风险伴随着我国海上运输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南海大量油田的开发大多处于300米深度以内,正向300米深度拓展,一旦出现严重的深水灾难,处理难度巨大,迫切需要有一支具备深潜水抢险能力的队伍。

  300米饱和潜水现场总指挥郭杰介绍,上海打捞局自主研发的深海饱和潜水技术,已在实际中发挥出作用。2006年11月,成功运用于南海番禺油田抢险工程,下潜103.5米,打破了国内深海潜水市场长期由外国公司垄断的局面。7年来,上海打捞局已应用饱和潜水作业技术,在海底完成各种海洋工程项目或海上抢险任务11项,饱和潜水实际作业时间超过14000小时。

  上海打捞局局长沈灏认为,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取得成功,表明中国在向深海进军的征程中,可以在更大的深度下,开展复杂的水下安装、抽油、抢险打捞作业,可增强我国大深度水下各类应急抢险和环境救助能力,提高应对我国东海、南海及经济专属区政治、经济等紧急事件发生的能力,提升我国在海洋活动、海洋经济中的话语权,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