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文化软实力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2013年,西宁市城西区在西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打造品牌,不断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综合文化服务网络,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高大上”的文化盛宴来到家门口
或许,您现在也忘不了去年夏天热情的桑巴舞、滑稽可爱的国际小丑、动感十足的街舞和唯美浪漫的婚纱;或许,您更忘不了啤酒节上的畅饮。没错,去年城西区举办的一系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文化活动,在赚足市民眼球的同时,更成为大力宣传西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的重要载体,在凝聚人气、汇聚财气方面作用明显,活动期间西区共接待游客17.85万余人次。
俄罗斯模特艺术团、世界小丑大师、巴西桑巴舞艺术团带来的特色文化演出活动,将观赏性与娱乐性相结合,为夏都市民献上了一批特色鲜明、雅俗共赏的优质文化娱乐活动,来自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巴西、古巴等国家的40余位艺术家,带来的高质量的演出,更加快了中西文化在高原古城交流互动的步伐。文化要发展
机制基础是关键
文化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机制和好的基础。城西区制定了《城西区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城西区五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指导性文件。建立规范有效的公益文化事业筹资机制,区、镇(街)财政对文体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同时还建立区、镇(办事处)、村(居委会)三级建设管理机制。
制度跟上了,基础设施更要跟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城西区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为区文化馆、社区(村)文化活动站改善设备设施,建成6个社区体育休闲广场和11处户外体育健身场所,在全区20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和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全覆盖。日前,投资5000万元在佳豪国际购物广场建设的城西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也已投入使用。
群众是滋养文化的源泉
文化艺术高于生活,却取材于生活。去年,城西区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经费保障、队伍建设、资源提供、文化建设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全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富有活力的基层文化品牌,为推进平安西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城西区居民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团队已有55支,参与人数达到3000余人。北气象巷社区和昆东社区被西宁市文广局评为文化示范社区。在西宁市率先开展了城西区“高雅艺术”进社区、学校、部队、农村、企业演出50场。
城西区着力打造和扶持地方文化产业品牌,如青海一格文化艺术公司、青海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西宁知音艺术学校、西宁新之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圣地藏阁演艺公司等。青海一格文化艺术公司、西宁新之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被青海省命名为“青海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圣地藏阁演艺公司被西宁市文广局命名为“西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作者:吴亚春)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