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成本低 南京非法行医成"打不死的小强"

2014年01月23日 10:47   来源:南京日报   

  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蟑螂,常常被人戏称为“小强”。在南京城郊接合部、新建开发区和城中村,非法行医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在相关执法部门多次查处整治后,却依然顽强地生存着。据南京市卫生局统计,去年10月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以来,已累计查处了64起无证行医案件。

  记者调查发现,流动性大、利润高、违规成本低等是非法行医长期存在的主因。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非法行医“顽疾”亟待通过提高违法成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形成监管合力等方式予以根治。

  现状:3个月查到64起无证行医案件

  近日,市卫生监督所接到居民举报,称在江宁某村有一个“黑诊所”,执法人员立即前往现场。

  “这个诊所没有任何标志,就是一个普通的民宅。”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二处一位负责人说。通过熟悉的村民,执法人员得知诊疗间就设在房屋的最后面,但行医者根本不让进。在当地村委会的协调下,找到了行医者的子女后才予以取缔。据介绍,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非法行医者的数量虽然在减少,但他们的手段越来越隐蔽,查处的难度也在逐年加大。

  “不用挂号排队,还提供上门服务,感冒发烧到这里挂挂水还挺方便。”来自淮安的周宪法告诉记者,之前他一直在燕子矶乐居雅小区的一“黑诊所”看病。相较于正规的诊疗机构,这些“无证行医”的“黑诊所”除了服务好,看病价格也非常便宜。

  “非法行医酿成的惨剧并不少见,一定要坚决查处。”据市卫生局副局长黄义龙介绍,去年10月我市卫生、计生、公安、药监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至去年12月底已累计查处无证行医案件64件,没收违法所得16万元。

  原因:违规成本低、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我市对“非法行医”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在城郊接合部,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和工地都设立了“监管哨点”,一旦发现非法行医就予以“取缔”。但在这种密集监管下,“黑诊所”、“游医”等非法诊疗行为缘何还猖獗存在?

  “未形成合理的医疗资源布局是非法诊疗行为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黄义龙说,目前我市正按照“15分钟健康圈”布局基层医疗体系,但在城市扩容和建设过程中,这样的布点并不能很好地与流动人口的暂住地形成有效配套,从而造成供需矛盾,而这恰恰是非法诊疗行为存在的空间。

  违规成本低也让非法行医者敢于铤而走险。“在打击非法行医过程中,采取的处罚措施往往是没收医疗服务用具和相关药品,只有出现了医疗事故或者两次被查处的非法行医者才会移交公安机关。”黄义龙说,对于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凳子、少数医疗药品”的“黑诊所”而言根本没有威慑力。

  秦淮区卫生局副局长陈玲表示,由于卫生行政执法的局限性,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存在不少的困难。非法行医者一看到执法人员,就关门大吉或逃跑,公安部门难以取证。“打击非法行医需要卫生、药监、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仅靠一个部门难以奏效。”陈玲认为,虽然非法行医在看病过程中给出的价格都很低,但通过使用最低廉甚至假药劣药、减少消毒和器械耗材等必要成本,其利润十分可观,这也是“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策:强化郊区医疗资源,实现医保同步进城

  “仅靠打击不是办法,必须从医疗资源的配置、医保政策体系的完善、提高违法成本等多方面着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黄义龙表示,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我市正在加紧推进位于河西新城、南部新城、麒麟新城、江北新城的医疗中心,改变过去“好的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城区,郊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局面。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形成有效覆盖面,从而让“非法行医”没有生存空间。

  “虽然医保政策的普惠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没有形成联网,外来务工人员不得不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黑诊所’,如果这一局面改变,‘非法医疗’可谓彻底没了空间。”陈玲提出,应尽快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在医保方面的同步“进城”。

  据悉,目前我市住建委、人社等部门正在我市建筑工地推进“市民卡”,让建筑业务工人员享受“新市民”待遇,“持有‘市民卡’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我市多家医院就医都可以报销,例如来自山东,在仁恒江湾城工地打工的刘明景因肺部疾病入院,两次治疗总费用达到5.3万元,但他自己只承担了不在医保范围内的1.9万元。”市人社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顾小萍)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