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两个“零”指标,在众多“增长”、“提高”的数字中显得异常醒目。这两个“零”指标,就是全面打造“零缺陷”服务、继续保持“三公”经费零增长。其中的“零缺陷”服务,说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里,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正如达哇才仁代表所言:“只有服务做得好,群众的生活才会好,群众的生活好了,才会觉得越来越幸福”。
用真心真情书写出“零缺陷”服务,字字千金,是干群鱼水情深的具体体现,是积极践行群众路线的坚实一步,也是筑牢共同思想基础的扎实一环。同时,它更是赢得人民群众“大拇指”的有效途径,是对所有党员干部最有力的鞭策和鼓舞。
见了群众,就昂起头、瞪起眼、叉起腰,开展工作,就搪塞应付、推诿扯皮、敷衍了事,让群众感觉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就会在干群间形成一道无形的墙,将本该贴近的心拉得越来越远。
心想不到一起,劲儿就使不到一处;拧不成一股绳,就谈不上共同的思想基础,谈不上共同的价值取向,更谈不上形成合力,建成全面小康。
那么,怎样实现“零缺陷”服务?《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具体药方。
在日常工作中,一线工作法、倒逼工作法、系统工作法、专业工作法是促进行政服务增速提效的有力法宝;推进公务员培训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是基本保障;日常监督、抽查,绩效考核、问责,服务评价、回访是保证服务质量的“硬杠杠”;群众之事无小事,“零缺陷”服务,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多进行换位思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以温暖的话语、热情的态度、便捷的方式、简明的手续、高效的方法,进行心贴心的服务,手牵手的帮助,让温暖进入千家万户。
“零缺陷”服务,是一个很高的标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只有做到事事尽力,处处用心,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才能使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效率“节节高”,才能让人民群众百分百满意。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