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学区房持续升温 教育均衡是短期内最大公平

2014年01月28日 16:19   来源:济南日报    

  近年来,新建小区越来越多,开发商承诺的学校不少都应建未建或是建成后挪作他用。对此,陈东生表示,对于这些历史遗留问题,173所“纸上学校”目前已收回102所,政府将督促其建成并投入。

  南上山街小学的学区房每平方米价格1.4万元到2.1万元不等,舜耕中学的学区房每平方米价格1万元到1.4万元不等,山师附小的学区房每平方米1.2万元到2万元不等……而这些房子的房龄大多已在15年以上,这是记者采访省城部分房产中介时获得的信息。

  日前,大连市针对学区房出台“建立新建小区学区申报、会商、公告制度”等政策,目的是防止因学区房问题导致“大班额”现象。学区房全国性持续增温,显示出条条购房限制政策已挡不住学区房升温的脚步。有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学区房价格普遍比周边其他楼盘高出20%,在某些一线城市差距甚至超过每平方米1万元。在此情况下,不少专家呼吁,“教育均衡”才是解决学区房持续涨价的最好“灭火器”。

  持续升温折射畸形社会价值观

  2013年6月20日,一条微博引发网友围观,微博称:“北京景山东街一套400平方米的学区房报价1.3亿元,折合每平方米32.5万元。”这一价格足以“秒杀”被网友戏称为宇宙中心的五道口学区房。而房子能报出如此高价的原因就在于这里能上“北京最牛小学”实验二小。“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年来都是很多中国家长努力的目标。为了买一套学区房,很多人不惜倾尽积蓄,甚至一家几代都要被牵扯进去。这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精神压力,也让孩子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可以说,“学区房”的寸土寸金已演变成一种畸形的社会价值观。也正是因为家长的这种想法,使得在楼市低迷的情况下,不少开发商纷纷打出“学区房”的旗号,而一些“纸上学校”也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

  日前,济南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局长陈东生表示,为了保证市民买房后孩子可就近入学,近两年来,教育部门联合建委、规划等部门对173所“纸上学校”进行了查处,目前已收回102所学校并投入使用。近年来,新建小区越来越多,开发商承诺的学校不少都应建未建或是建成后挪作他用。对此,陈东生表示,对于这些历史遗留问题,173所“纸上学校”目前已收回102所,政府将督促其建成并投入使用。

  多城市试水给学区房降温

  全国很多城市也开始试水“新政”,以期解决学区房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缓解择校热。例如,上海近年来取消了“公办初中重点学校”的称号,北京、武汉等地也实行教师流动机制,让优秀教师不要停留在个别重点学校里。

  日前,大连出台新政,对于群众关心关注的“学区房”问题,将建立新建小区学区申报、会商、公告制度,科学分流后期插建的“学区房”生源,防止出现因“学区房”问题导致生源增加、出现“大班额”,即每个班的实际人数远远超出规定标准人数等现象,并规定各地区年内要制定具体措施,列出时间表,限期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

  评论人士指出,学校之间的差距既有硬件差异,也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的差异。由于教育评价机制单一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之间教师的物质待遇与事业发展环境也不一样。学校对优质师资多采取保护措施,甚至到处挖师资,造成师资流动困难,这也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一大壁垒。由于校际差异,优质师资难以向薄弱学校倾斜,形成了名校独大的局面。

  均衡教育资源是短期内最好“灭火器”

  从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角度讲,政府与教育部门要特别注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新增义务教育投入向薄弱学校倾斜。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基于教育政绩的需要,并不愿意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建设,因为名校基础本来就不错,投入名校效果立竿见影,容易出成绩,而薄弱学校投入欠账太多,见效比较慢。由此,地方政府往往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名校身上。由于名校与薄弱学校投入、发展不均衡,形成了薄弱学校门可罗雀、名校人满为患的教育失衡局面。

  如果政府热衷名校建设,忽略薄弱学校发展,教育失衡局面还会愈演愈烈。从学区房被炒出天价的现实来看,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如果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孩子在家门口有好学校上,还有谁热捧天价学区房呢?

  上海市人大代表袁欣表示,要走出“学区房”的怪圈,短期内需要进一步均衡教育资源,“这样就不用一窝蜂地涌向所谓的‘好学校’、找所谓的‘学区房’。”而中长期则需要建立更科学、更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唯分数至上、不片面追求‘一考定终身’。”在袁欣看来,当追求所谓“精英教育”不再是社会的主流,“学区房”这样的社会怪象也就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