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巡礼:一个园区一座城

2014年01月28日 16:27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讯 甘河工业园区在循环经济不断取得新成效的同时,也将一批又一批地道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将一片又一片荒郊野地转变为卫星城镇。

  回族青年马少雄的转变

  从家里到公司,相距约五公里,不近也不远,马少雄坚持每天跑步上下班,“这是一个难得的健身机会。”而四年前,他还是湟中县鲁沙尔镇清泉二村一个地道的农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健身”这个词。可如今,他已经成为了黄河鑫业有限公司的正式职工。

  四年前,甘河工业园区征地拆迁,马少雄经过培训后,被分配到黄河鑫业净化供料分厂净化四班当辅助净化供料工。“有本事就上,没本事就下。”因为腼腆,马少雄的话并不多,但他依然记得自己进厂上班时,分厂厂长对大家说的话。

  净化四班共有28名职工,在操作和学习中,大家你追我赶,争先恐后,马少雄自然不甘落后。七个月后,在净化供料分厂的技能比武中,马少雄凭着熟练的操作,从220余名工人中脱颖而出,摘得了技能比武第一名。

  2012年8月,在黄河鑫业2800余名职工参与的技能大比武中,已是净化二班班长的马少雄赢得了第一名。“在今年的公司大比武中,我只拿了第二名。”已成为工艺工程师,缴纳五险两金后,月薪4000元的马少雄说,“不过,拿第一名的达举程是我的徒弟。”

  在这四年里,马少雄从一个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并正在自修大学课程。据黄河鑫业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薛文朋介绍,黄河鑫业的职工中,有七分之一是经过甘河技校、企业培训后,来自园区周边农村的农民。

  农村青年李银的追求

  早晨六时四十分准时起床,这对李银、李晓玲小两口儿来说,已是一个习惯。“到了冬天,早起的时候还是有点难。”李银不好意思地说。今年25岁的李银已有6年工龄,现在是青海鲁丰鑫恒铝材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

  李银的岗位是炉前操作工,在交纳五险一金后,月薪3500元。可能是因为工作岗位的缘故,他的脸膛有些泛红。来鲁丰之前,他在黄河再生铝业上班,而妻子李晓玲依然在再生铝业做化验工,扣完社保后,月薪2000元。

  进企业上班之前,李银是湟中县甘河滩镇元山尔村八队的村民,全家七口人,生活的着落全部寄托在8亩薄地上。随着甘河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曾经的村庄变成了产业重地,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变成为产业工人。“现在我在多巴买了套商品房,26万元。儿子三岁,我妈带着,今年上幼儿园了。”李银说起自己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转变,那副满是希望的表情告诉大家,他对自己的转变还是挺满意的。

  企业与工人相互促进

  据甘河工业园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事务管理局调查统计,2013年,园区有用工需求的24家企业提供岗位2606个,鑫恒铝业、力同铝业、桂鲁化工、际华江源等企业的新建成投产和鲁丰鑫恒、天益冶金、盐湖海纳等企业的扩建投产,新增就业岗位1183个。

  调查还显示,在全部就业岗位中,专业技术人员占35%,管理人员约占1%。其中,技工平均薪酬为3500元左右。此外,园区20家企业共培训5836人,其中省内培训4481人,省外培训1355人;企业自主培训4481人,委托培训1355人;高校毕业生1019人,中专(技校)生584人。

  “园区现有各类企业104家,其中,工业企业63家,商贸及其他服务企业41家。已建成投产的企业34家,企业职工约2万余人,绝大多数来自园区或西宁周边农村。”甘河工业园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事务管理局局长侯武邦说。

  记者在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1800余名职工中,来自本地的职工占70%左右。在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的580名正式职工中,60%是本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在600余名从事装卸等工作的外协工人中,90%是本地农民。

  “从培训和就业人员的年龄阶段来看,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对工作更挑剔,企业为了稳定职工队伍,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物力和财力,这个问题在冶金行业尤为突出。”侯武邦表示。

  工人对就业环境的挑剔,促进园区冶金企业不得不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劳动强度。“以前,我们都采用人工加料,劳动强度确实较大,但现在全部改为自动加料装置。”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启民告诉记者,“将来,这个问题会随着更多的独生子女走上就业岗位,而变得更加突出。因此,无论是劳动强度还是工作环境,都得有所改善。”

  产业发展联动城镇发展

  甘河工业园区的发展在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记者从园区内金融机构的农民储户银行储蓄统计表上看到,2006年入园设立分支机构的建设银行,2013年农民储蓄增长为20%;2011年入园设立分支机构的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在2013年的储蓄增长率分别高达87%和60%。

  “园区产业发展对周边地区农民收入拉动非常明显,而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湟中县多巴镇康川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最近的几年里,园区周边的鲁沙尔镇、多巴镇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多巴镇,如今已是高楼林立。“我们在多巴投资10亿元兴建康川新城,建设楼房178套,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共设施,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这对促进多巴城镇化建设是非常有利的。”甘河工业园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据悉,康川新城项目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安置工程,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推动高原特色城镇化进程,促进全省人口相对集中、资源集约配置、产业集聚发展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在全省城镇化建设中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作者:京季)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