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中"上海设计"是何角色 访市经信委主任

2014年01月30日 08:16   来源:解放日报   

  抓创意设计就抓住了“牛鼻子”

  记者: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此举对产业经济发展有何指导意义?

  李耀新:把设计放到如此高的位置既让人欣喜,也在情理之中。据联合国和美国HIS统计,2010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19.8%,美国占19.4%;但美国制造业仅1150万工人,中国则1亿人,美国劳动生产率比中国高出近10倍。加上我国制造业扣除低端与“三来一补”后,真正的高端制造比例仍较低,缺乏文化和设计等内涵因素的软实力价值。

  中国工业之所以还没达到智慧制造,关键是研发、生产、营销各环节的设计还跟不上。如果不改变现有模式,甚至贴钱出口,将会带来“贫困增长”。国家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发展放到战略的高度来抓,是对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在当前产业经济转型中具有“发动机”作用的认可。

  抓住创意设计就是抓住了智慧制造、数字制造和绿色制造的“牛鼻子”,它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依靠扩张生产规模、资源开采和简单降低成本来发展的“线性发展”模式,变为5R原理下的闭环生态经济体系,对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等上海“四新”企业的发展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记者:在上海经济转型期,“上海设计”将发挥何种角色?

  李耀新:2103年,预计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5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0%,占全市生产产值11.5%左右。

  将设计等文创产业作为上海支柱产业之一,既是上海产业转型提升的形势所需,也是上海城市资源优势所在。目前,上海正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无疑将成为上海“双轮驱动”发展的助推器。

  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上海对纺织业大力调整,纺织工业发展萎缩;但纺织时尚产业却悄然生长。从事时尚设计的人员增加了,国内自主纺织品牌涌现,国际高端纺织品牌蜂拥上海,形成以设计研发为核心的上海纺织新的产业链。因此,看似需要转移调整的产业,哪怕是一些耗能大户,上海也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借助创意设计将其高附加值部分留住。

  工业设计瓶颈何在

  记者:在设计服务与产业融合方面还存在哪些瓶颈?

  李耀新:产业技术如何与设计服务精准对接,既关系到技术产业化,也关系到设计能否实现自身价值。现实中,高新技术产业化缺乏工业设计接入,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设计应用之间存在鸿沟,大量科技成果束之高阁,高新技术产业化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

  同时,工业设计和制造业融合对接机制也不畅通。不少大型企业缺乏对工业设计的重视;另一方面,工业设计企业发展时间短、规模小,缺乏与大型企业的对接平台。从工业设计企业自身看,不少中小工业设计企业仍处于造型设计初级阶段。此外,工业设计高素质人才还相对匮乏。工业设计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未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间的协同教育与创新体系,特别是复合型、领军型人才短缺。

  特别是,工业设计基础性研究不够,缺乏政府层面的牵引。在设计管理、技术趋势、艺术理论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水平偏低,制约了行业发展的高度和深度。

  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能做什么

  记者:今年上海“两会”中,为何专门把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的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李耀新:正如你所说,杨雄市长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这也顺应了国务院关于文创产业的最新会议精神。

  工信部希望上海能够利用在长三角龙头地位和自身优势,以研究院建设为契机,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和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上起到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研究院将提供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服务,形成以研究院为核心的设计产业链服务平台。我们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创新能力领先、服务体系完备、综合资讯实力雄厚的领军机构,和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中心。

  研究院已经确定落户杨浦区,各项筹备工作也正在抓紧进行。按照规划,研究院将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开展工业设计战略与趋势研究、设计资源公共服务、区域产业经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型企业项目对接、创新设计教育等六方面核心业务,为设计企业搭平台,为产业创新和实体经济助力。

  记者:今年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还有哪些举措?

  李耀新:借助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的东风。我委日前印发《上海设计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多媒体艺术四个重点领域,将完善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社会环境政策保障四大体系。

  具体目标是,设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5%;培育100个创意设计类领军人才和青年高端创意人才、100名左右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引进10名以上有影响力的国际设计大师和100名左右海外设计人才;同时,创建1至2个国家级设计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以行业设计为特色的产业基地,以及一批以设计为主要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到2015年,上海将初步建成亚太地区领先、全球知名的“设计之都”。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单冉)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