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地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县域是以县城为核心,囊括乡镇与农村的区域单元,是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节点和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有助于承接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而且有助于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县域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与底气。我国县域GDP达到50万亿元左右,占全国经济总量40%左右。县域经济不仅分量重,而且成色较好,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数据显示,近三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县域产业集群中,县域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体系的中坚力量。
例如,昆山市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AI赋能昆山智造”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2024年GDP达5380.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33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86家。龙口市连续4年被评为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重点发展高端铝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其境内上市公司总数已达11家,被业界解读为江北“A股第一县”。
县域经济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县域之间以及县域与市辖区之间发展不均衡,部分县域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梯次不健全,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特色优势产业支撑。一些县域就业机会少、工资收入低、基础设施不健全、公共服务质量不高,导致县域人口外流严重,人才匮乏。受财政收入增速减缓、地方债务问题以及财政资源分配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县域财政面临挑战,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亟需转变。此外,营商环境、发展定位、治理能力等也是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