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年人口超120万 将推养老"私人定制"服务

2014年02月10日 10:47   来源:南京日报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经过一年多入户走访,全市居家养老调查基本完成。调查结果表明,南京市老龄化程度再次提速,60岁以上人口突破120万人,每5个人中就有1名60岁及以上的老人,并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多、寿龄高等特点。

  老年人口的增多,给城市带来巨大养老压力。这些满头银发、步履蹒跚的老人,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是:晚年生活怎么过?

  数字:老年人口超过120万,九成选择居家养老

  早在去年初,我市就启动了居家养老入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互联网、热线电话和手机短信“四位一体”的调查方式,通过多种形式欢迎和鼓励参加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和家庭踊跃参与调查活动。

  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查内容包括老人的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居住状况、养老方式、对养老服务有何需求等多方面内容。调查发现,全市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120万,占户籍人口比重近20%。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5.9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超过15万人。

  在120万老年人中,九成老年人愿意居家自我照料,他们或者眷恋长期居住的环境和邻居,加上担心被议论子女不孝,所以并不愿意到机构去养老。也就是说,目前,90%的老年人实现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问题:精神关爱有待加强,养老保障服务亟需提升

  “子女都不在身边,这个春节一个人过,实在没有意思,又不想去养老院,真想‘一走了之’。”昨天,在建邺区今日家园小区,82岁的赵兴祥老人无奈地对记者“抱怨”,“我一个人不缺吃、不缺穿,就想他们一家能回来陪我说说话。”

  像赵兴祥这样的空巢、独居老人,在我市超过30万。更有一些老人,孤寂地独守家中,病了、发生意外了,都无法得到及时照料。

  在老龄化提速的背景下,养老保障不到位、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小、养老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老年精神关爱需要加强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政府财力有限,要确保财政补贴用于那些最需要政府帮助的老年人群身上。”市民政局副局长赵军说,当前,我市对三无、五保老人、优抚对象和有特殊贡献的老人,由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低保老人、高龄老人、生活困难老人,由政府补贴服务费用;对身体健康、有经济支付能力的,则实行优惠低偿的市场化服务,对老人全覆盖则很难做到。

  市居家养老中心负责人石德华也坦言,居家养老主要以家庭为基点、社区为依托、专业机构服务为支撑,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受经济、人员等因素制约,目前很多配套和服务还跟不上。

  记者获悉,全市建有1242个托老机构,基本涵盖了城市社区及大部分农村社区,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但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余生的保障服务还需要完善。

  举措:居家养老将推“私人定制”服务

  “这次居家养老入户调查,首次增加了针对老人的能力评估。”市民政局分管居家养老的负责人介绍,该评估标准有日常生活活动、认知能力、情绪行为、视听觉等4个一级指标,每个指标又有详细的二级指标。比如吃饭、穿衣、如厕、室内走动、洗澡、控制大小便等日常生活活动,如果老人有1到2项指标“做不了”,就是“轻度失能”,3到4项指标“做不了”,就是“中度失能”,5到6项“做不了”就是“重度失能”了。

  在本次调查中,56万多重点人群如经济困难、独居、空巢等老人参与了能力评估。记者注意到,其中有近10万老人不能正常外出和上下楼,还有三成老人不能正常完成入口、咀嚼、吞咽等吃饭动作,记忆能力不同程度丧失,动作行为表现异常,他们的生活、精神状态堪忧。

  市民政局一位负责人说,评估结果不容乐观,部分老人生存状况艰难。针对评估结果,民政部门下一步会有针对性地增加养老服务项目,例如陪医、帮助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

  “从这次入户调查结果来看,也充分说明我市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上述负责人说,今后我市将强化社区居家养老基础性地位,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市小型托老所、农村老年关爱之家、虚拟养老院建设,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马道军)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