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房企斥资近640亿元“囤货”
其中一线城市拿地额高达369亿元 占比57.8%有多位房企高管表示,未来三年,一线城市和典型二线城市都是房企战略布局的重点区域,虽然地价相对较高,但可以加快周转进而提高利润
其中一线城市拿地额高达369亿元 占比57.8%
有多位房企高管表示,未来三年,一线城市和典型二线城市都是房企战略布局的重点区域,虽然地价相对较高,但可以加快周转进而提高利润
“加码一线、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是我们未来三年内的重要战略布局。”某知名房企高管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虽然这种战略布局方式会导致地价成本升高,但公司会通过加快周转速度和合理管控规模增长来提高利润空间,公司最快的项目从拿地到开盘预售周期已经提升到不足五个月时间。
事实上,记者统计发现,2014年1月1日至2月17日,十大标杆房企共计斥资639.3亿元购地,其中,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以及杭州市成为其重点布局区域。同时,在这十大标杆房企花费的拿地总额中,一线城市土地储备购地支出为369.4亿元,占比达57.8%。
对此,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告诉记者,短期内销量普跌并不影响标杆房企中长期布局策略的调整,而一线、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在其眼中仍有利润空间,抢地也在意料之中。
购地支出骤增
实际上,纳入统计的十大标杆房企分别为万科地产、保利地产、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地产、绿地集团、方兴地产、远洋地产、融创中国以及龙湖地产。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标杆房企都有自己的拿地策略和计算模式,对未来市场判断以及扩张理念也不尽相同。融创中国在行业内带有“较为激进”的标签;远洋地产过去三年在公开土地市场一度沉寂,却在今年年初突然爆发,斥重金抢地;万科则坚持走求稳路线,与其它企业抱团拿地。
不过,该人士向记者强调,尽管房企拿地想法各不相同,但却一致瞄准一线城市以及典型二线城市,甚至不惜花重金抢地。
据《证券日报》不完全统计发现,远洋地产8天内在北京市斥资73亿元拿地;方兴地产掷101亿元夺得上海市宅地总价地王;万科、龙湖以及融创等也纷纷在北京市抢地;保利地产则抓紧布局广州市。
对此,张宏伟坦言,鉴于一线城市供求关系紧张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开发商预判市场始终有利润空间,因此力争抓住布局一线城市的机会。不过,一线城市地价高,从成交金额表现来看,占企业总拿地金额比例相对较高,若从成交面积来看,比重相对低很多。
尽管如此,据记者了解,恒大、佳兆业、花样年等企业都在积极调整土地储备结构,降低三线、四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占比。接近远洋地产的人士也向记者透露,远洋正在加大一线城市布局,预计年内还将有一线城市土地进账。
今年,公司已经把北京地区的销售目标提高至100亿元。”接近远洋地产人士向记者透露,年初加速拿地,新项目便可以在年底之前顺利入市,入市货值的增加将减少实现2014年销售目标的阻力。
扎堆一线城市“囤货”
事实上,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张大伟告诉记者,2013年上半年,在其监测的10家标杆房企购地可建面积分布中,二线发展中城市占比最高为55%;一线城市、二线发达城市及三线、四线城市分别占7%、22%、15%。
此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其监测的10家标杆房企权益购地金额接近2013年月度高位,达到372亿元。其中,一线城市购地支出为近三年来最高,达229亿元,显著高于去年平均水平。
无独有偶,记者统计发现,在纳入统计的十大标杆房企拿地总额中,一线城市土地储备购地支出占比达57.8%,且在北京市和上海市出让的土地中,多幅地块溢价率都超过100%,部分甚至高达149%。这意味着虽然统计口径不同,但都映射出标杆房企加码一线城市的决心。
对此,链家地产市场研究中心张旭向记者表示,一线城市可售库存消耗速度快,利润空间相对较高。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新增项目的去化率达到70%,而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持续下滑,已降至6万套以下,房企争相增补土地与项目储备。因此,尽管当前地价高企,保障房与自住型商品住房配建持续增加,但房企的拿地热情依然高涨。
实际上,从这一角度看,土地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也提升了开发商的运营效率,从拿地到开盘预售时间已经越来越短,新的项目周转周期标杆普遍由8个月缩减至6个月,甚至更短。
值得注意的是,张宏伟坦言,预计2014年房企资金链将偏紧。在此背景下,过去拿地比较激进、用力过猛的房企可能面临资金周转不畅的问题。此外,从拿地规模来看,拿地量较大,支出资金超过手头现金的房企也将面临一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