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在2014年初似乎成了鸡肋。
春节前,大部分地区的公务员都反映,今年没有拿上年终奖,更别提以往发放的各种生活福利。随即有地方公开了公务员收入,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和普通工人的区别不大。
春节后,2014年江苏招录6000多名公务员,网上报名的第一天的情况格外冷清,大把大把岗位显示报名成功人数都是“0”。加上有媒体曝出的有不少公务员在经历了一个冷清的春节后,考虑要辞职的消息。
似乎公务员已经不是一份人人羡慕的高工资高福利低压力的工作了。但实际上,考公务员时,职业介绍中并没有说公务员会是一份高福利高收入的工作,更不会承诺工作压力小,可以“包养”终身。这些只是社会对公务员这个职业的误读,以及过去陋习造成的印象而已。
而随着反腐深入和节俭办公的推广,公务部门除了面对精简人员之外,还会面对更多的福利缩水等情况,可能会使得有经济压力的年轻人考虑换一份工作。事实上这也是很正常的选择,公务员说到底不过是一份职业,和去公司上班、去学校当老师或者来报社当记者一样,都是实现自我价值、解决生存需要的工作而已。
人为地将公务员这份工作高看一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样地考公务员,其实是不正常的现象。如果因为工资待遇的问题,使得想当公务员的年轻人数量减少,倒也不失为一种社会的资源再分配方式。
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人浮于事,高学历的人才招募进来后,每天干的不过是高中生就能干的工作,严重浪费的人才资源。若干年后,原本能力很强的年轻人反而因为在机关单位庸庸碌碌,丧失了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只能一辈子留在机关工作。
另一方面,国家倾注了大量财力物力、家庭也全力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如果进入新兴经济领域,可能会创造更高的价值。大部分新经济的领头人,都不是公务员,大量的创业大学生,都没有去考公务员。在年轻的时候更多地发挥年轻的优势,寻找创业机会,尝试不同的就业方式,尽早适应竞争环境,多一些职业选择和就业体验,日后才有成功的基础。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靠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公务员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再者,从政府部门角度考虑,与其招录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不如考虑从已有社会经验的成熟人才中招募公务员。美国的公检法系统就是个很有意思的体系,往往检察官会是资深律师,而年轻的检察官助理则会在工作几年后选择去律师事务所工作,积累经验的同时也挣点高工资。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内的很多专业部门,聘请的公务人员都是业内资深人士,在他们的监管和领导下,市场秩序才会更切实际。内行监管内行,才是正道。中国的公务部门,也不妨参照这样的经验。
总而言之,公务员这份工作,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公务员可能会有一些优待,但同时也必须具备比普通人更高的道德标准,对得起吹毛求疵的公众。直到有一天,公务员和其他社会工作一样,可以正常流动,也可以跳槽也可以“挖人”,可能也就也不会出现现在这样全民关注公务员的情况了。
是时候揭开公务员收入的面纱了
近日,一则题为“公务员收入不高,你为啥不信”的新闻,再一次把公务员收入这一敏感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公务员收入到底高还是不高?如今面临的是一个矛盾而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有去年多名副镇长因难以养家糊口而辞职的消息见诸报端,广东等多地人大代表呼吁给公务员涨工资,河南六成公务员因为收入太低想辞职;另一方面,公务员工资高、福利多、有灰色收入,已经是群众心中根深蒂固的印象。但在冷水江“被公开”的公务员工资显示,冷水江市绝大多数公务员的实发工资均在2001元至4000元之间。不少人表示与公务员高收入的印象完全不符,非常意外,但民众似乎依然不愿意相信这就是公务员收入的全部。
是什么原因让民众不愿意相信公务员收入不高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公务员收入对公众来说还不够公开透明,就如同蒙面的少女,难免引起人们的遐想,二是公务员收入的复杂和不规范,特别是各种节假日福利等撩拨着大众敏感的神经,三是少数害群之马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窃取“灰色收入”,造成极坏的影响。
公务员收入的不透明,不但无形中增加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感,有违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初衷,而且会降低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更会因此而造成公务员队伍精英人才的流失。
所以,笔者认为,是时候揭开公务员收入的神秘面纱了!首先,政府应该建立渠道让群众能很直观地了解公务员的收入,比如在门户网站定期公开,群众相关问题来访认真回复释疑;其次,从制度上规范公务员收入,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关于禁止各种节假日发放福利等相关规定;再次,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依法惩处贪腐,清除公务员队伍中的“硕鼠”。不管公务员收入面纱下是怎样的面孔,都应该尽快揭开,哪怕有瑕疵,都应该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并做到及时修补,不能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
公务员想辞职应是正常现象
前溪
2014年度公务员报考人数超过130万,除了大专、本科生,报考者中不乏研究生、博士生。被称为“国考”的公务员考试,其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但在不少公务员眼中,这个岗位无异于“围城”。河南商报记者分别对普通民众和基层公务员做了一个调查,超六成受访民众羡慕公务员,六成受访公务员称有过辞职念头。(《河南商报》)
考公务员,一向是热门,有些人考了一年又一年,不达目的不罢休,有些人辗转全国各地考公务员,没想到,仅仅是过了一个“裸年”,竟然有六成公务员想辞职。但真正辞职的却无一人。
如果我们能够理性思考,任何一种职业,都有辞职者,即便真的有那么多公务员想辞职,也很正常。人往高处走,如果有了更好的职业,何必在公务员这棵树上吊死呢?
从目前情况来看,公务员也未必就是很理想的工作。一方面公务员的工作没有多少创意,因为拿的是纳税人的钱,只能按条条框框办事;另一方面现在的公务员压力大,而待遇却有大幅下降的趋势。当初奔公务员而去,就是因为饭碗稳定而且待遇高,在“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的语境中,考公务员,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最佳选择。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公务员和非公务员的想法相差甚大,据报道,一个含有湖南冷水江市财政统发工资信息的网站遭遇网友围观。因其查询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很快有网友从该网站查到该市各政府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工资,发现绝大多数在2000至4000元之间,以致有跟帖者大呼意外。产生“错觉”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公务员的收入不够透明。
现在,太多的优秀人才奔公务员这个职业而去,这其实是不正常的。一个国家,如果优秀人才集中在公务员队伍中,而不是集聚在企业中,国家的经济就缺少活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要增加优秀人才的流动性,使优秀人才更多地流向企业,就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创造相应的机制。这就需要,其一,公务员工作要变得透明,包括薪水和福利;其二,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退出机制。
据媒体报道,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2012年离职公务员超过200人,辞职及被开除辞退者有100多人,“公务员热”在深圳有所降温。这是一种好现象,别的地方的“公务员热”为何降不下来?就是因为公务员还在观望。如果“裸年”继续并制度化,如果公务员收入能够完全透明,那公务员热就会慢慢降温,使公务员这一职业与社会上其他职业一样,成为一个一般的职业选择,这才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公务员不妨打破终身制
倪恒虎
12日17时,2014年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注册报名结束。省公务员局称,今年,浙江在生源、学历、年龄等方面对考生的要求有所放宽,报考人数曾被预计“将明显增长”,但以目前数据估算,与去年36.34万的报名人数相比,今年的报名人数将减少近1/4。有分析认为,“受去年以来的大环境影响,公务员隐性福利锐减,对公务员待遇前景不看好是今年报名人数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东方早报》)
去年中央接连下发十几道禁令,连公款购买赠送贺卡都在禁止之列。中纪委更是在网站开设举报窗口接受公款购买赠送年货节礼的举报。在如此高压态势下,很多公务员首次过了“裸年”。有人认为把应有的福利也给取消了,政策跑偏了。年难过成为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切身感受。然而,对于公务员吐槽,老百姓并没有给予同情,而是认为就该取消超国民待遇。
一方面,基层公务员喊改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老百姓并不买账,认为是矫情。而官方迟迟没有表态。这种情况下,一些考生不看好公务员前景,报考人数下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也是取消公务员超国民待遇应有的结果。
如果有更多的禁令出台,公务员所享受的隐性福利无法恢复,加工资又实现不了,报考人数应该会继续下降。浙江是经济发达省份,公务员待遇相比中西部好很多,是全国各地考生都向往的地方之一。尽管如此,报名人数还是下降了,接下来,全国各地公务员报考人数可能都会下降。
在公务员的管理即将变得更加完善,导致竞争力减少之时,公务员制度也应适时加以改革。既要确保制度的健康运转,也应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目前,很多人考公务员,是奔着巨大的隐性福利而去的。而公务员制度从稳定走向固化,某种程度上,长期存在的隐性福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隐性福利清除后,公务员和普通群众一样过日子,待遇甚至比不上他们在企业的同学。改变可能出现的人心不稳对工作的负面影响,需要给制度寻找新的“稳压器”。如果公务员没有机会腐败,工作辛苦,待遇一般,一些人会离开,留下来的,一部分人带着怨气干活,导致效率降低。为保持公务员制度的相对稳定,不妨顺势打破公务员终身制,让公务员和国企、事业单位职工一样,不再是一干一辈子。这时候,那些呆在公务员岗位上发牢骚的人,就会主动离开,把位置让出来。人员是流动的,效率必然更高,也会减少占着位置不干活的消极行为。
隐性福利取消后,养老双轨制、公费医疗、福利分房等问题,也亟待给出答案,推动公务员制度改革早点进行。
官员福利还没有真正缩水
李冰洁
基层公务员在2014年春节后普遍吐槽,因单位不再发放隐性福利和年货,甚至有公务员说“连吃个苹果都要自己掏钱买”。从孩子入托到福利分房,数十年前国家机关“单位办社会”“机关办社会”的大包大揽式福利待遇,已成历史,公务员福利制度渐入法制化轨道。(《大河报》)
乍一听到官员吐槽福利缩水,比如“连吃个苹果都要自己掏钱买”,对于坊间而言,似乎感到一阵欣慰,乃至窃喜,心想:官员的隐性福利终于要到头了。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就像家长责骂、教育孩子一样,家长假装狠狠的教育孩子,孩子也假装特别疼,家长每打一板子,孩子就大叫一声“疼”,事实上家长怎么舍得重打孩子呢?
当下约束官员才刚刚开始,不过是开始了反“四风”和群众路线教育,出台了八项规定、节约条例等15道“禁令”,很多制度还在“路上”,权力还没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官员就开始不适了,一旦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日子到来了,官员又会有何反应?
事实上,当下官员的隐性福利仍然存在。一者,送礼风气虽然有所好转,但企业和下属送礼的现象仍然存在,送礼仍然是“联络感情”、疏通关系的“独门绝技”;二者,送实物的少了,送电子卡的多了;三者,不给官员送礼了,官员的孩子正在成为行贿受贿的“突破口”。等等。
反腐利器和“阳光法案”还没有出台,公务消费还没有管死。因此,千万别被“官员吐槽福利缩水”忽悠了。
消极怠工的公务员须整顿
池墨
禁令之下,清新政风正悄然改变着社会风气,让不少人感慨过了一个“轻松年”、“清静年”。春节前,由于不少政府部门年终福利缩水甚至取消,一些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受到不小影响。“迎来送往少了,意味着许多福利也被掏空。”江西省南昌某市直机关公务员李文发现,单位各种福利被取消后,少数公务员心生抱怨甚至工作消极。“大家都觉得自己已经对得起那2000多元工资了。”(《中国新闻网》)
只因为禁令导致了福利和隐性收入减少,公务员就产生了消极怠工心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公务员的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非常可怕,如果任由这种歪风蔓延,无疑将影响政府工作效率,给群众办事带来极大的不便,最终不仅损害公务员队伍的形象,也损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为禁令导致了福利和隐性收入减少,公务员就消极怠工,也凸显了公务员的身份优越感。在某些公务员看来,公务员身份高贵,就应该享受到高工资高福利待遇,自己的收入就应该高过他人。而近年来公务员的高福利待遇及隐性收入,也确实让公务员风光无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因为公务员收入高,工作稳定,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所以,公务员岗位近年来也成为千军万马争抢的热门岗位。因为只要进入公务员这个队伍,不仅意味着身份地位的提升,也意味着收入的提高,意味着一生高枕无忧,更无需担心下岗。
在很多行业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然而,公务员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因为他们即使不干事也不会下岗。
因此,必须对公务员队伍进行整顿,建立考核机制,将那些工作积极、敬业勤勉的公务员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对那些不干事的公务员进行辞退,大浪淘沙,我们相信,最终留在公务员队伍的是优秀的对政府对人民有用的人才,这样的公务员队伍才会提高政府效能,才能树立政府威信,也才能赢得群众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