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楼市“跌”声响起 地方债或受累土地收入减少

2014年02月24日 13:1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自杭州打响楼市降价第一枪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降价行列。多项统计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的楼市面临着整体下滑的趋势,而与之相关的土地收入和地方债务问题也受到关注。

  2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远见杯”全球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上,多位学者对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提出预警。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从地方债高速增长来源看,土地指数比较大,“这个领域如果出现比较大的松动,在某一方面突然回落的话,要加强关注。”

  去年土地收入大增

  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去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万亿元,增长44.6%,创历史最高;而去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总计约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创近七年最低;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收入迎来“冰火两重天”。

  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大幅增长与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有关。

  去年土地市场热潮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大量土地的集中供应,使得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水涨船高。从最近各省 (市)公布的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看,各省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剧增,成为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江西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210.7亿元,而税收收入为1177.7亿元,土地收入超过税收收入。

  部分地方政府患上严重的土地依赖症,如果房价上涨,地方政府可以继续维持高的土地收入增长,如果房价下跌,土地出让收入将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与一、二线城市火爆的土地市场相反,不少三、四线城市表现低迷。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今年1月,全国100个典型城市中有37个城市的房价环比下跌,其中有34个是三、四线城市。

  如果土地市场低迷,则意味着地方土地收入的减少。而对地方政府而言,土地出让金是政府债务还款的主要来源之一。据审计署消息,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债务约10.9万亿元。根据审计署此前对36个地区债务审计报告,超过半数地方政府指望“卖地还钱”,21个地方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因此,在部分地方偿债高峰到来时,土地收入更加被倚重,这关乎着债务的解决。

  贾康认为,“地方债务局部有明显的压力,在某些项目上也有特定的一些风险因素,特别是它的不透明,运行之间的透明度是理性负债的方式,形成这样地方不同层面上的债务,其带来就是风险往往不能够有效防范于未然,社会代价非常高。”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说,债务风险的爆发只是一个时间形式和程度问题,“通过债务弹性计算,2012年以后三四个单位的债务才能创造一个单位的GDP,债务滚动的压力越来越多,通过债务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债务风险产生了非常强的基数效应,企业的融资非常困难”。

  北京联办旗星风险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任若恩则更进一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地方债务的问题很易爆发,从行业方面来看,煤炭行业的债务问题最严重。“地方债的问题,真正爆发可能将是明年或者后年的事。”

  求解地方债难题

  审计署报告称,截至2012年底,有3个省级、99个市级、195个县级、3465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

  贾康认为,负债率高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较高,“虽然地方债总量安全,但是债务增长较高又有较大幅度的地方,对土地的依赖度较大,市场出现变化时要加强关注。”

  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也成了各界思考的热门课题。从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类化解债务的管理办法看,土地收入、融资平台、国企收益、出售资产等方式均纳入考虑范围。其中,抛售资产是债务危机到来时的通常做法。

  任若恩表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到最后抵债的时候只好出售资产,通过出售资产解决债务从原理上说肯定是可以,但还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虽然说债务形成优良资产,但要看在什么意义上判断它是否是优良资产,如果从公共服务角度看,政府投资的资产是优良资产,但从投资回报来看,它不是优良的资产,因为现金流无法覆盖本金和利息”。

  此外,资产还受到出售价格和出售机制的影响。任若恩表示,有很多资产是没有相应的市场机制来出售的,而且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你想出售资产的时候,那个资产价值会让你非常失望,“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其实用变卖资产解决债务问题往往是最后不得已的一招。”

  贾康认为,地方债务解决的可行性思路是,财政体系应该从完善立法开始,把地方债务阳光化,和市场更有效地按照现代经济来对接,实现规范化、阳光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