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月25日),市科委举行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通报会,记者获悉,私人购买纯电动汽车,将由生产企业或4S店负责安装自用充电桩,一车一桩,报装后需在22个工作日即一个月内完成安装。本市还将在上半年建成100个快充网点,为车主提供公用电桩。
新建改建小区
须配建“充电车位”
新能源小客车充电设施分为自用(个人或单位)和公用领域充电设施。
据记者了解,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的《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自用充电设施建设管理细则》,将于近期向社会发布。该《细则》将明确规定自用充电设施的充电条件确认、技术规范、电价、设施建设和用电报装流程等。
自用充电设施将按“一车一桩”、“桩随车走”的原则,由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或其委托的机构(4S店)负责进行充电条件确认、设施建设等,并纳入其售后服务体系。从用户报装到充电桩验收接电,须在22个工作日(一个月)内完成。
“从当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看,自用充电设施可以满足使用者日常基本出行需求。”市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市规划委员会拟发布实施《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规范在新建、改建居住区按照配建停车位的一定比例,配建新能源小客车停车位——“充电车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拟发布实施《关于已建物业配建充电设施的指导意见》,明确新能源小客车充电设施配建规范,确定相关各方在充电设施配建中的权利义务。
新能源汽车充电电价将按照充电桩所在地电源的原有电价收费,即充电桩所在位置为民用电,按民用电价收费;充电桩在工商业用电区域,则按工商业电价收费,可峰谷电价优惠,夜间充电将更便宜。
中心城区
打造5公里充电圈
公用充电设施领域指面向社会车辆开放、服务于社会电动车辆的充电设施,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科委、市规划委和市电力公司等单位,结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配电网规划,统一安排、合理布局,在中心城区打造服务半径平均为5公里的充电圈,逐步建成公用领域充电设施网络服务体系,缓解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的“里程焦虑”。
公用充电桩总体布局重点满足纯电动汽车租赁相关经营区域的充电需求,同时利用小区周边超市、商圈、单位等公用领域停车场的资源,推动充电设施向附近居民开放,既解决“错峰停车”,又解决小区居民新能源小客车充电问题。此外,公用充电桩布局还将与老旧小区电力改造等惠民工程、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建设相结合。
据介绍,本市今年还将完成1000个公用快充桩的建设。初期重点覆盖新能源汽车4S店、电网售电窗口、P+R停车场、高校、科技园区、大型停车场和高速路服务区等场所,同时在居民住宅区、商业中心、写字楼群、具备建设条件的加油站以及景区景点等地试点建设。
100个快充网点也将陆续启动建设,上半年争取建设完成。据了解,每个网点的充电桩数量不同。网点的分布情况,市民可登录“北京市智能充换电网络管理服务平台”查询,也可下载手机软件查询、预约充电桩使用等。
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表示,首期建设的充电桩主要是政府主导,未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酒店、商场、大型超市、单位等可根据需要建设充电桩,政府将给与政策支持。
6品牌电动汽车
进入申报目录
目前,比亚迪、北汽、长安、上汽、江淮和华晨宝马等6家企业共8款车型已进入申报目录。今天本市将首先公布其中两款已经完全通过检测的车型。
除已申报的车型外,已拥有新能源汽车牌照的个人和单位将陆续有更多的车型选择。据介绍,3月10日公布首批第二部分车型。今年的6月和9月还将公布新车型。此外,晨风、奇瑞等国内汽车品牌以及一些国外品牌都有意向申报。
许心超表示,“保护”和“开放”是最终进入车型目录的两个原则。开放是针对汽车企业申报而言,标准和过程开放透明,保护的则是消费者的利益。“获准进入目录之前,每款车型都要进行安全性、服务性和符合性验证。”许心超说,安全性最为重要,采取一票否决,例如绝缘性好不好,会不会出现断电、触电情况,这都影响安全性的测评。车型的选择将考虑售后服务以及车型符合性验证。符合性验证是指车型宣传的续航里程、性能等是否与实际相符,例如有的车宣称充一次电能跑300公里,就要检测该车是否能达到。
目前已取得传统机动车车牌行驶的新能源汽车,例如未进入目录的国外品牌新能源汽车,则按照传统机动车方法管理,依然可以行驶。
相关链接
公用领域充电设施
主要布局在十大重点区域
1.具备建设条件的加油站(1500平方米以上)
2.高速路服务区
3.路侧停车区域
4.电力营业网点(城区41个网点,全市共200个)
5.大型商圈
6.新能源汽车4S店
7.旅游景点
8.P+R停车场(目前本市P+R停车场已达37个,共7513个停车位)
9.车辆分时租赁点
10.社会公共停车场(含科技园和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