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国家公祭以南京为主场地

2014年03月11日 09:54   来源:现代快报   

  历史并未走远。两会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立这两个纪念日,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牢牢地凝聚在一起。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两个“纪念日”仍然是热议的话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建议,尽早制定国家公祭法,或出台两个纪念日活动的实施细则。而北京、南京,则普遍被认为是两个纪念日活动的“主场地”。

  北京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

  正在积极筹划两个纪念日的大型活动

  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两个纪念日的消息传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官方网页,第一时间换了头条,并制作了相关的专题,一段段的文字里,是满满的振奋和感慨。如今,国内承载着那段历史记忆的纪念馆有多个,它们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3月2日-3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抗战馆,采访了该馆副馆长、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李宗远。

  抗战馆内

  自发来参观的人增多

  77年过去了,北京丰台区卢沟桥畔,古城宛平的南城墙上,“七七事变”侵华日军攻城留下的弹坑,依然清晰可见。作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地,安静、祥和的宛平城内街上,纪念那场战争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下文简称“抗战馆”),已矗立27年。踏过寓意8年全国抗战和14年抗战历程的22级台阶,走进主展馆,中华民族所经历的那些苦难、不屈和最终赢得的胜利,在这里显现得淋漓尽致。

  3月2日中午,抗战馆内,现代快报记者遇到了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王先生夫妇,他们带着7岁的儿子边走边讲。王先生为国家确定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叫好,“呼唤民族精神,教育孩子永远爱自己的祖国,我们需要这样的纪念日。”

  北京市民刘先生认为,现在确定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要释放一种信号——历史不能忘记。

  来自山东聊城的打工者黄师傅,在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展板前,气得直跺脚。他称,自己特意趁着周末,坐地铁、转公交从工地赶来参观。

  据抗战馆统计,像王先生、黄师傅这样的参观者,每年有六七十万。逢十逢五等重要年份,这个数字会突破百万。

  响应“纪念日”

  将展出英语版《义勇军进行曲》

  3月3日,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抗战馆副馆长、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李宗远表示,随着胜利纪念日的确定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加上明年就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们正对现有展览进行改造,吸收新的文物。他举例称,将来会在展览中首次推出数个版本的《义勇军进行曲》,其中还有美国人唱的。“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表现形式,让观众从中体会到,在抗战时期这首歌曲超越国界、民族,所传递出的时代最强音。”

  “直到今天,日本右翼还在歪曲、否认这段历史。中国对胜利纪念日的确定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让历史回归本位。”李宗远说,开展纪念活动,是对历史的尊重,让民众的爱国情怀得以有序抒发,而不是为了勾起民族仇恨,煽动中日对立。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