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强调教育公平,尤其是农村教育公平。怎样能让城乡的孩子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广西的代表委员认为,教育公平的背后关联着机会公平和社会公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让乡村教师“留下来”
“这两年社会上流传着‘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这种情况亟待改变。”广西代表委员们指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让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确保教育公平,一方面要靠推进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则需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其中师资力量最为重要。
潘夏莉代表说,这两年经过校园资源统筹整合,部分高年级学生可以到中心校就读,而低年级的学生还必须留在边远教学点上学,这些边远的学校、教学点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师的数量从地区总体上看是足够的,但分布不均衡,城镇的教师往往超编,而边远的地方留不住老师,大学生毕业后也不愿意去;二是边远学校、教学点的代课老师年龄普遍偏大;三是教师的待遇比较低。”
她希望,国家能够为边远地区定向培养教师,“比如给一些贫困大学生发放补助,并签订协议,毕业后定向回到老家教几年书。”陈仲代表则表示,建议对边远山区给予师资津贴,规定重点学校等师资力量较好的学校定量的支教任务,鼓励优秀毕业生到边远地区支教。
呵护“流动的花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教育程度成为影响个人职业、收入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集中到城市追求高质量的教育,这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郑俊康代表认为,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城乡间的教学流动问题。
“现在广大农村里有很多空壳村,孩子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生活,并不在农村上学。相反,县城、中心镇还有城市的好学校里面,学生人满为患,大班非常普遍。仅南宁市就要接收15万农村学生,每年投入建立15所学校,都还是没办法接收所有的学生。”周红波代表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孩子也要走进城镇,应将一部分中央财政支持教育的资金用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孩子的入学问题。他在小组讨论中呼吁:“有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集中在城郊,在做好农村孩子基础教育设施投入的情况下,也应考虑到城郊地区教育设施的资金投入。”
同时,由于经济、心理、语言、文化、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社会主流文化的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融入度,也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城市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