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历史遗憾 南京首条有轨电车青奥前亮相

2014年04月02日 09:09   来源:现代快报   

南京博物院民国馆里的有轨电车模型,轨道被拆除了。

  去年11月,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完工后,民国馆内出现了一辆有轨电车。不过,细心的观众发现 ,有轨电车的铁轨最近被撬掉了。

  为啥要撬掉?据了解,是因为有老南京人反映,南京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有轨电车。是不是这么回事?记者昨天进行了调查。

  100多米长的铁轨

  刚修好又被撬掉了

  “咦,这个有轨电车的轨道怎么没了?”近日,在南博民国馆内,一些眼尖的观众发现,电车的轨道不见了。

  这辆有轨电车,是南博二期改扩建时特意征集来的。被撬掉的两条铁轨,有100多米长。电车车顶上“长着”两条长辫子 ,很多观众都会好奇地和它合影。

  不过,一些老南京人参观了以后,觉得“有轨电车”不对劲。网友“老家在顾楼”发帖说,“过去我们南京天上飞的,地下跑的, 水中游的,各类交通工具应有尽有,唯独就没有这有轨电车。”对此,南博回应说,为尊重历史,他们接受了观众的意见,决定拆除电车轨道。

  南博古建所所长戴群介绍说,他们特意进行了考证,发现老南京确实没有有轨电车,于是,就拆除了轨道。

  拆除轨道的同时,南博还对民国馆进行了整改。“把地面恢复到民国时的样子,在入口台阶处铺上小青砖,马路边沿铺上碎石子,而路面则铺了方形的花岗岩弹石……这几种铺装方式在民国时的南京比较常见。”

  南京历史上

  真的没有有轨电车

  南京究竟有没有“有轨电车”?昨天,也有老南京提出,肯定有,他就坐过,当时从下关坐到鼓楼。

  不过,南京民国史研究专家刘刚说,那不是有轨电车,而是南京当年修建的我国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小火车”,市内走火车,在当时算是南京一奇。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动用了藩库银四十万两,修筑了一条入城铁路,1909年正月正式通车,全长7.3公里。当时小火车的走向为:起点于下关江边,跨惠民河、经栅栏门,从金川门入城,然后驶向三牌楼、丁家桥、鼓楼,再东拐至北极阁南麓和两江师范学堂后墙,跨珍珠河,在今太平北路东侧折向南,走南京总统府东墙外到白下路为止。

  “那时小火车在市内运行,每日数趟,给南京市民和往来客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乘一站才十文钱,还可带货。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是由上海乘专车来南京,随后乘小火车直抵长江路站下车的。”刘刚说,1958年,“小火车”的轨道被拆除。

  “大辫子”无轨电车

  曾经很流行

  南京历史上虽然没有有轨电车,但无轨电车的确有过,很多人都有深刻印象,南京人爱称无轨电车为“大辫子”。不过,1995年,为筹备“三城会”,保证城市大面积施工需要,市政府决定暂时取消电车。

  记者从市交通部门了解到,南京无轨电车始于1960年,当年1月,南京成立了“无轨电车筹建委员会”,工程进展迅速,8月1日,南京市民期盼已久的首条无轨电车线路(新街口~山西路)如期开通。很快,这条电车线路便向两头延伸,成为自建康路至下关车站的电车主干线。不久,中华门至下关车站、新街口至中央门的电车线也相继通车。

  市交通部门介绍,南京无轨电车发展到顶峰时期共有4条公交线,车辆总数超过100辆,但从1995年开始,南京推行“电改油”,淘汰电车,换成汽车。据了解,当年废除电车的原因,一方面是考虑电线太丑,如同蜘蛛网,影响城市形象;另外就是传统的电车采用的是“两条辫子”形式,受场地条件局限,交通高峰期容易造成拥堵。

  弥补历史“遗憾”

  有轨电车将亮相

  南京没有有轨电车的遗憾,青奥会前将补上。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河西有轨电车青奥会前通车,本月将铺完轨道。

  河西有轨电车共设13个站点,其中与地铁换乘站4个,起点站为奥体东站,经过元通站、会展中心站、金融城站、儿童医院站等,最后到达河西南部“鱼嘴”位置。电车的速度在每小时20公里,20分钟基本可以跑一个来回。一期先投入运行的有7辆车,远期将达18辆,高峰时发车间隔最短将为3分钟左右。

  在外观上,它与传统的有轨电车不一样,车顶上并没有“辫子”,外形很现代,在行车途中靠车顶增加的两组蓄电池供电。 据悉,河西有轨电车本月内轨道就将铺完,青奥前通车。开通运营后,有轨电车将与地铁、城市公交之间还会实施优惠换乘。

  据介绍,这将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条有轨电车。(胡玉梅 赵丹丹 毛丽萍)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