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推农村综改 “增资减债”化解“希腊化”风险

2014年04月08日 09:23   来源:南方日报   

  东莞鞋业原材料的集散中心——东莞市鸿运鞋材广场,主要经营各种鞋材、手袋配料。

  东莞市委副书记姚康接受采访。

  驾车驶过东莞市厚街镇寮厦社区北环路,两侧建筑外形各异的鞋材专业市场、商铺渐次映入眼帘。一座座色彩明丽的商业楼宇,取代了几年前灰色低矮的旧式厂房。

  在接连引入商业楼宇项目之后,近些年寮厦社区的经济收入显著上升,资产负债则明显下降,其“增资减债”的经历,亦成为东莞化解“希腊化”风险的典型案例。

  “东莞的希腊”,曾是省委主要领导为东莞农村集体经济敲响的警钟——经济增长乏力,债务风险阴云不散,东莞农村一度走到进退维艰的险峻关口。

  这两年来,为了将“希腊化”的风险化解在最基层,东莞打出一系列“增资减债”的“组合拳”,并以此为切入口,推动全市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突破产业升级与社会转型的瓶颈。2013年底,东莞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负债率降至近20年来同期最低水平。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说,东莞“希腊化”的风险,如今已基本得到化解。

  ■名词解释

  “希腊化”

  2009年,由于过度举债以及高昂的社会福利支出,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超欧盟警戒线,由此出现主权债务危机。此后,“希腊化”被用来指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高负债问题。

  矛盾在哪里?

  “希腊化”的警钟

  寮厦社区的商铺数量在这五年间翻了20倍,如今,社区党总支书记方见光在地图上指点着2000多间商铺的分布图,心里的轻松写在脸上:“商铺一年的租金收入就有2000万元,银行的借款还剩550万元,几乎没什么压力了”。

  时间如果回到2008年,方见光的心情可没这么轻松。彼时的寮厦村,还是一个遍布着低矮厂房的“大工业区”,金融危机突然而至,村里的22间工厂一下子就垮了3间,尚存的也是哀声一片。

  那一年,寮厦村组两级资产总负债达到6085万元,负债率达21.63%。比这些数据更让方见光心忧的是,3间厂房闲置了三四个月,经济增长看不到前景。

  寮厦村当时的窘状,几乎是整个东莞农村的缩影。高度依赖物业出租的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在大量厂房被迫闲置之后,曾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高速发展的集体经济,变得停滞不前。而此前多年为扩张物业而累积的债务,也让危机中的东莞农村集体经济更加显得风雨飘摇。

  当时官方的一份调研报告尖锐地指出:农村集体经济转型“阵痛”归根结底是集体经济传统发展模式无法适应形势变化要求。

  当时的基层矛盾也比较突出,这集中反映在分红问题上。方见光还记得,在2008年之前,寮厦村将近九成的纯利润都用于分红。“多年的老规矩,分红只能增不能减,否则村民不接受。”由于村民分红的压力,一些村甚至“举债分红”、“卖地还债”。在2011年,东莞全市超额分红13.8亿元,与之形成对照的数据是,当年东莞有六成的村社收不抵支。

  2012年3月,《南方日报》关于东莞农村负债问题的报道,引起了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关于东莞“希腊化”的担忧。东莞市委副书记姚康说,如果农村不能解决收不抵支、举债分红问题,不能突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希腊化”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

  这年8月,东莞出台农村综合改革“1+5”系列政策,正式启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在徐建华看来,化解“希腊化”的风险,既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的切入口。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