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三合一"综合执法试点改革带来市场监管新局面

2014年04月08日 13:51   来源:解放日报   

  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纪联华超市浦电路店店长俞虢伟有些“不习惯”。按往年惯例,这天他起码要接待三批执法人员,“工商、质监、食药监是少不了的。”没想到,今年只来了一支队伍,临走时还好心提醒他,“别等了,要检查的都查完了,今天不会有其他‘大盖帽’来了。”

  为俞虢伟“减负”的,正是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这个今年1月1日才成立的新局,将过去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局的职能合而为一,开创了市场监管的新模式。三个多月来,市场普遍反映:“大盖帽”少了,执法却更有效了。

  从执法包看部门的融合

  “三局合一”的改革,成败不在于合,而在于融。能不能真正实现融合,做到“1+1+1>3”,是这次浦东探索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关键。

  在记者面前,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潍坊所的负责人陈艳打开了一只黑色的手提包,她说,从这只包里就能看出此次改革的融合程度。这只包到底有何神奇之处?随着陈艳将包里的物品一一取出,记者恍然大悟。原来,包里放着的都是市场监管人员的执法工具,有用于快速检测细菌数量的检测仪和试纸,有探测冷藏柜温度的手持式温度仪,有校验计量器具的砝码,还有用于工商执法的文书,这些工具原本分属于工商、质监、食药监不同的执法主体,如今却被安放在同一个执法包里。“我们基层的工作人员,平时就带着这只包去市场检查,没有改革,也不会有这只内容崭新的执法包。”陈艳说。

  在浦东市场综合执法试点的过程中,执法包的诞生只是各种资源融合的一个缩影。让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彦峰记忆深刻的是,过去浦东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局都位于桃林路上,大家比邻而居,局与局之间则用围墙隔开。某天,在新局筹备会上,分管副区长丁磊当着三个局的领导,突然指着窗外的围墙说,“先把这些墙拆了吧,只有先把看得见的围墙拆了,心里那些看不见的墙才会消失。”果然,之后一周上班时,局与局之间的围墙不见了,三个局的同志见面时心里也自然了许多。

  当然,“三合一”试点最终要体现在业务融合上。过去,属于质监部门的特种设备处与食药监局的药品处,由于执法领域不同,几乎是不相往来的,即使在新局成立之初,一起开会时,这两个处也是各说各话,各议各事。然而,有一天药品处的同志去张江一家药企检查时,无意中发现原来药厂普遍拥有电梯、锅炉等大型特种设备。在接下来的工作例会中,这位负责人就主动发出“邀请”,希望下次再去药厂检查时,能和特种设备处的同志一起去,这样不但减轻企业负担,彼此之间还能相互学习专业知识,增强综合执法的能力。陈彦峰说,听到这里,他特别感动,“我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化学反应。再过三个月,或者半年,这种融合将更明显,改革的成效也会更大。”

  “节假日恐惧症”不再有

  “三局合一”、资源整合、业务融合,改革不是为了方便执法者,而是要让企业,让群众得益。

  世纪联华超市浦电路店客服经理徐娟有一种“节假日恐惧症”,每到一个特定节日,她都担心店里部分商品的存货不足。这些货不仅仅被人买走了,还有可能被“抽”走了。看着记者迷惑不解的眼神,徐娟指着身边一台童车笑着说,“比如这台车,一到儿童节,质监和工商都要来抽检产品质量,有时候每个部门还要带两台回去做防撞、防摔的试验。要知道,这样的商品,平时出货少,超市库存原本就不多,同一型号的车一下子被拿走四五台,顾客真要买时,我们就只能苦笑了。”

  小徐说的不是笑话。在超市化妆品柜台,一位店员也告诉记者,小小一瓶化妆品却藏着监管的“大学问”。比如,一瓶去痘洗面奶,包装盒上的生产许可证由质监监管,清洗疗效和营养成分则属于食药监的范畴,而这瓶洗面奶有没有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则又是工商局的活。“三个部门各管一摊,分不清啊。”

  事实上,过去这种分段管理又彼此交叉的市场监管模式,即使对执法者来说,也会造成困惑。

  陈艳有着21年的工商管理经验,可以说是“老工商”。但即便是她,有时候也说不清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比如一家面包店,如果它仅仅是卖面包,则属于流通领域,该由工商监管,但如果它在店里放了几把椅子,就变成了餐饮行为,应由食药监来监管。但同样一家面包店,今天放椅子,明天又不放了,到底由谁来监管?这不仅会让企业疑惑,即使是我们有时候也想不明白。”

  好在这些“不明白”随着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成立,烟消云散了。如今,陈艳带队检查超市、饭店,已经不用去区分堂吃还是流通零售,只要市场监管范畴内的,他们都能一竿子监管到底。企业对这种变化有直观感受。徐娟说,现在市场所的同志来检查,总是准备充分,“家伙”齐全,从超市电梯的维保情况到散装食品的保质保期,从电子秤的校验到冷藏食品区的温度,从超市内各商家的宣传海报到餐饮店里的细菌、甲醛含量,无一放过,监管不留死角,又干净利索。“我们企业就欢迎这样的监管,少折腾,不浪费,有实效。”

  企业欢迎,老百姓也对新市场监管模式鼓掌。过去,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时,会遇到不知道向哪个部门申诉、举报的疑惑。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原先3个部门涉及的12315、12331、12365、12345等投诉热线由一个处置平台统一受理,能更快更好地维护老百姓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3·15”,有消费者反映1号店网站收到货款后延迟送货,造成了损失。市场监管局接到投诉后,启动应急快速处置机制,第一时间与申诉人及被诉方取得联系,了解详细情况,在三刻钟内就促使1号店赔付消费者120元。

  单项改革都不是“孤岛”

  改革进入深水区,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应成为“孤岛”,而应具备可推广、可复制的条件。这样的改革才是时代需要的。

  浦东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探索“三合一”试点,将来着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制度建设,通过建章立制,将改革成果系统化、制度化,创造可推广、可复制的条件。

  市场执法力量下沉就是改革范式之一。改革后,市场监管局内设机构由原来的29个减少至17个,精简了41.4%,机关编制从264名减少至198名,精简了25%,新局一成立就以“精干”的面貌示人。“简”下的人去哪了呢?充实基层力量。改革后,全局80%以上的人员下沉基层,在一线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同时,对应浦东36个街镇和几大开发区,市场监管局着力形成“36+X”的市场监管格局。“36”,就是与浦东所有街镇一一对应,设置36个市场监管所,“X”,就是与相关开发区体制相衔接,在重点区域设置重要派出机构,有效保障重点区域的市场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市场监管执法一体化也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浦东市场监管局正由监管处牵头,在新区层面搭建统一的业务信息平台,要求全部业务处室在每年年底前,制订下一年度的市场检查计划,需有具体的企业名称和检查时间,然后统一进行信息整合,对同一家企业的不同检查事项,采取“合并同类项”的原则,由相关处室一起去,避免反复上门的情况。

  三局职能合并,涉及到数百部法律法规、近两百种执法文书的整合运用。为此,浦东市场监管局成立专门的法律法规清理小组,按照“能合并尽量合并”、“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完成了法律文书的统一工作。他们还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编写了系统化、可操作的执法指导手册,围绕监管重点和主要法律法规开展了集中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干部对新职能的履职能力,为新机构的顺利运行打下基础。

  根据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的要求,浦东市场监管局已经启动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评估调研报告”的起草工作,内容将包括改革之前的情况,改革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成效怎么样,实施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浦东希望这样的总结能为相关领域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