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京民政局将出750多万元购买社会服务

2014年04月11日 09:15   来源:新华日报   

  10日下午3时,南京市原秦淮区政府大楼二楼洽谈室里,本善医务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高洁与南京雨花台区民政局副局长杨彬签下合同。今年,雨花台区民政局将以15万元购买本善医务社工服务中心的“安宁照顾”公益服务以及“以善守护,让爱相伴——关爱困境儿童”公益服务。

  本善医务社工服务中心是一家致力于社区老人临终关怀的草根公益组织,他们的成员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的时间内,介入医疗护理和心理治疗,温暖这些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患者。目前,南京全市共有类似的各类社会公益组织2.4万家。

  10日开幕的南京第二届社区暨社会公益服务项目洽谈会上,政府招标购买社会公益服务是重头戏。根据计划,今年,南京市民政局将拿出750多万元,向社会组织购买52项事务性管理服务。各个区也分别排出合作项目招标目录。本届“社洽会”洽谈项目金额合计约3850万元。这是南京首次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方式,购买社会服务,推动社会组织改革和发展。

  “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组织而言,是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催化剂。” 南京市公益创投协会秘书长常建东说。

  南京金德松老年人服务中心负责人陈金松已经感受到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这次社洽会上,市区两级公益创投资金将投入2000万元,带动社会捐赠及部门配套1000万元,专门用于对养老服务类项目的资助和购买。养老服务项目最多,标的额最高,涉及的卫生、餐饮、家政等环节最多。单个社会组织要想包办整条产业链都会力不从心。” 陈金松坦言,将考虑和其他养老服务类专业组织联手“拿单”。南京市居家养老协会工作人员白庆华说,南京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协会已经牵头,汇集12个行业协会、22个品牌养老组织、13个培训机构、9个评估机构成立了“服务组织联盟”、“培训联盟”和“评估联盟”,构建跨行业、广覆盖的养老服务力量体系。

  除了社会组织相互间的手拉手,社会组织与企业、高校牵手的空间和潜力更大。

  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与商业化的企业“牵手”,是本届“社洽会”的亮点之一。“汇丰中国社区建设计划”是由政府及汇丰银行共同出资发起,恩派社会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承办,目前国内社区建设领域规模最大的一个公益项目。香港汇丰银行已确定南京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景明佳园等五个试点社区,每年每个社区投入30万元,连续三年开展“社区治理能力提升行动”。项目将资助一批立足社区居民需求、有能力推动社区参与的专业社会组织,同时扶持那些致力营造熟人社区的居民自发组织。“以往社区居民有事情就爱找物业、找居委会。今后,如果某个居民想在社区办一台晚会,想为社区增加指路牌,都可以向社区的公益组织申请微基金,企业的参与填补了政府采购的盲区。”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项目助理费慧说,当下不少大型企业都有强烈的公益需求,而社企合作这块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巨大。

  如果说社企合作能弥补社会组织发展的资金短板,那么社校合作则有力缓解社会组织普遍存在的“用工荒”。

  鼓楼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是一家去年底刚刚成立的专业孵化机构,工作人员陆婷婷告诉记者,目前已入驻的9家社会组织,最大问题是人手短缺,有的甚至只有“半个”专职社工,而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能正常运转和提供长效服务的社会组织,专职人员不能低于10人。推动社校合作,兼顾了社会组织的人力需求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将会一举两得。

  “高校社工专业学生的参与缓解了我们的人员缺口,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更专业的服务内容。”南京银杏树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主任吴友凤告诉记者,在今天的社洽会上,“银杏树”和南京工业大学、应天学院、南京经贸学院等高校的社会组织达成合作,在人手上没了后顾之忧,一举拿下南京市慈善总会的外包项目。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周诚则认为,政府制度化采购社会组织服务,为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社会组织要抓住机遇,加快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来强身健体,推动南京社会服务形成政、校、企、社联动创新的新格局。(王世停 鹿 琳)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