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中学试水高中"走班制" 专家:代表改革方向

2014年04月17日 09:19   来源:羊城晚报     

中学教育改革亟待破题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4月16日,深圳中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该校《2014级高中课程建设和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案》决定打破“千校一面”,打造一个学生“按需选学”的环境,让有能力者可以“免听”,有兴趣者可以“多学”。

  此举的创新在于,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用两年的时间修完高中三年的课程,最后一年可以自主选学。除了国家高中毕业文凭外,该校还会创新颁布深中文凭和深中荣誉文凭,帮助学子在自主招生选拔和海外留学推荐中脱颖而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中学将在今年9月入学的学生中开展学生“走班制”,在高中校园里体验大学的选课制度。

  学校自设课程颁文凭

  目前,深圳中学的“本校课程”包括了基础学术课程和深中文凭课程两部分。基础学术课程是参加高考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要学习的科目和模块;文凭课程由认知技能、自我成长、文化审美、体育健康、实践服务、研究创新六个课程群组成,学校同时赋予学生自主发起课程的权利。

  获得深中文凭,必须满足在基础学术课程和深中文凭课程的六个课程都获得规定的学分数。而且在人生规划、成长经历、师友印象、代表作用中有完整的记录。对于在某些方面表现卓越的学生,还可以获得深中荣誉文凭,不过一般不超过毕业生总数的3%。

  学分制犹如读大学

  此次深中的改革,还有一个亮点是高中生将开始实施“走班”制度。“走班”选课制在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各学科开设不同难度或类别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尝试主讲教师和助讲教师制。方案中提出,一个导师最多带20个学生,采用学分积点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情况。这种方式其实就像对待大学生一样。

  此外,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申请“免听”,学校通过“学分充抵”政策,允许学生免修基础学术课程及深中文凭课程的必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课空间。

  学分够可提前毕业

  按照学校的负责人的说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实行弹性学制,如果学分修够了,就能够提前毕业。

  这一点对于高中学校来说,实在是不可想象。该校负责人表示,这是让一些有能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学习,甚至是研究。

  深中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学分制的角度来看,高中3年毕业缩短为2年毕业是没有问题的,唯一的障碍是高考,如果将来提前毕业也可以高考的话,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记者获悉,为了突破传统的学分制,深中还将校外及网上的学习经历也可以用来换取相应的学分。

  如此前卫,能行得通吗?

  深中释疑

  1、走班制会否引发混乱?

  深圳中学在上任校长王铮时代就曾尝试过“走班”制改革,当时遭受一些家长诟病,认为这导致了学生学习和管理的混乱,效果不佳。最终这项改革被迫停止。

  深圳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年“走课”效果不好,原因是当时的导师没有经过培训。眼下这次改革,对学生的管理不只是简单的导师制,而是班主任加导师的模式进行,而且导师要经过严格培训,职责明确,并有严格考核。

  此外,这次改革有智能化平台作支撑,以保证老师、学生交流通畅,上次改革,因学生散落在各地,老师连作业都没法布置,“这次通过智能化平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2、如何保证教师资源?

  深中相关负责人表示,教师资源确实是个瓶颈。将来深中的教师队伍除了在编在岗的老师外,一定会有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家长、校友、大学教授、学生等等,此外,导师会以本校教师为主,但更希望吸引很多社会资源,可以尝试用公开招募的方式去吸引优秀社会人士参与。

  该负责人说:“我们会进行校内挖潜和内部调剂”,比如本来一个老师带50人的班,但若该老师讲课出类拔萃,可以让其给100人上课,“这样就解放出来一名老师,可以做助教”。同时学校将制定教师绩效方案,“最重要的是解决教师评价的专业性问题”。

  3、学生如何选才正确?

  “这也是我们高度关注的,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选择都百分百正确,学生可能会选错,但允许犯错,我们会有适度的控制和干预。”深中相关负责人表示,高一第一学期,会有相应的“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需要等,班主任、导师也会每周跟学生交流,最终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学生的选择不准确时,家长、导师有责任提出来。

  专家评点

  这是对传统高中教育的颠覆

  “深中的改革,是对传统高中教育的颠覆,是对未来高中教育的探索,这个方向是对的。”深圳教科院副院长叶文梓表示,这些改革代表着高中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不仅可以在全市推广,也可以在全国推广。

  叶文梓指出,深中的改革,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及发展,让学生对自己人生的发展更自觉,同时也重新定义了“老师”——不仅教授知识,还是学生成长的导师。

  叶文梓表示,这样的改革探索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仅靠学校努力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联动起来,才有可能冲出眼下的教育困境。深中的改革措施能否顺利实施,一方面取决于改革者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理解。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