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5年间面积翻番 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名企扎堆

2014年04月22日 13:43   来源:河南商报   

产业集聚区吸引不少当地人就业

  7年前,漯河市临颍县的罗改丽结束在外地的打工生涯,选择在家门口的产业集聚区里的企业就业。

  7年来,她从一个普通员工成长为管理人员,还成了一名党员。

  5年来,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漯河市建成区面积从33.5平方公里扩大至66.9平方公里,相当于5年又造一个新漯河。

  在漯河经济发展中,罗改丽不算显眼,只不过,她和其他漯河人一样,参与和见证了漯河产业集聚区的成长、发展。  

  发展

  做大做强,成为中国食品名城

  这是一个滨河城市,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穿境而过并在市区交汇。

  这还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城市,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字学宗师”。

  现在,漯河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是因其“中国食品名城”的招牌。

  2003年,中原食品节的诞生让这座食品之城与世界紧密相连。2008年4月,昔日的中原食品节升格为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为这座食品名城增添了一张“烫金名片”。

  这座城市的发展,和食品产业密切相关。其中,以百强食品产业集群为主导的漯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连续3年获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以休闲食品产业集群为主导的临颍县产业集聚区,连续3年荣获河南省“十快”、“十先”产业集聚区。

  加上这两个产业集聚区,漯河目前共有6个产业集聚区,而“食品产业做大做强”是当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伴随食品产业的发展,漯河本地居民开始在家门口打工。

  漯河市发改委去年年底关于漯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漯河市产业集聚区已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万人,区内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67%。

  吸引

  有了归属感,更多人选择在家门口挣钱

  “看见从产业集聚区下班的工人骑着电动车回家,就觉得高兴。”漯河市发改委工业科主任科员范献庭说,当地经济的发展,除提供了就业岗位,还让打工者有了归属感,“在北上广深打工,在那儿能安家吗?孩子的教育问题、老人的赡养问题怎么办?”

  罗改丽说,在家乡每个月挣2000多元钱,比在深圳挣3500元都强。在家乡吃的是自家的面,住的是自己的家,最重要的,家里有亲人。

  一个在南方打工的小伙子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他每个月工资4500元左右,不过,感觉自己老是在外面漂着。

  在上海打工的小朱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她学的是服装制版,家乡没有合适的企业,尽管想念远在河南老家的孩子,但为了多挣点钱,只能和丈夫在外拼搏。小朱说,“挣了钱,想着回家做个生意,这里毕竟不是永远的家。”

  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纪检书记李伟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这些年每年年底和年初,他们都会组织在外打工的当地村民,到产业集聚区参观,产业集聚区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也会定期对当地村民进行岗位培训,“有些人看到家乡条件不错,就留了下来。”

  变化

  享受实惠,农民住进了新社区

  在范献庭看来,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建设,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惠及群众,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漯河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目的也是让百姓安居乐业。

  4月1日中午,在漯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朱庄社区内,刘女士抱着孩子,从外面回到自己的新家。她的丈夫,在产业集聚区里的银鸽纸厂上班。

  这是一个崭新的社区。该社区主任闫付亭说,去年5月,社区居民分到房子,现在入住率已经超过95%。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漯河市国土资源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发出“朱庄村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用地问题的通知”。之后,这个村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失去土地,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而言,就失去了生活保障,朱庄村因土地问题一度发生纠纷。不过,朱庄社区几名居民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现在,村民大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村里没有闲人。”

  43岁的王女士说,村庄改造后,她家分了两套房子,又凑钱买了一套,现在家人在附近经营一个电器专卖店,生意相当不错。

  闫付亭说,现在朱庄的青壮年劳动力在500到600人之间,一些人在附近的厂里上班,有经营头脑的做起了小生意。

  成效

  产城融合,再造一个新漯河

  漯河市发改委多名工作人员表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城市框架的拉大,要求政府部门不仅要满足企业用地,满足原来村民的生活,还要满足新“移民”的生活要求。

  朱庄社区,就容纳了不少外来打工者,而该社区在漯河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进程中或许只是一朵不太起眼的浪花。5年来,当地产业集聚区发展带来的产城融合效应显著。

  漯河市发改委给河南商报提供的信息显示,5年来漯河市累计投资300亿元,建设新型社区8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60万平方米、公租房和廉租房150万平方米,满足10万名以上职工住房需求。

  此外,高标准建设产业集聚区道路、标房、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金融、医疗、餐饮、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实现了产业集聚区与老城区功能对接。

  目前,漯河市建成区面积由2009年的33.5平方公里扩大至66.9平方公里,相当于5年又造了一个新漯河。

  集聚

  名企扎堆,梧桐引来金凤凰

  漯河市发改委副主任左乐民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漯河市在打造投资硬件、软件上下了不少工夫,“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到现在,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已集聚了以双汇集团、美国嘉吉、可口可乐、中粮集团、台湾旺旺、统一企业等为代表的420多家食品企业,是河南省知名品牌示范产业集聚区,主营收入超过700亿元。

  而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围绕面制品加工错位发展,集聚了亲亲、盼盼、巧巧、华冠养元、喜盈盈等20多个国内知名休闲企业,已经形成中原地区最大的食品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

  在漯河,每个新落地项目都配有一名地方政府派驻的协调员,从项目的前期运作到建设办证,再到生产经营,企业在哪个环节遇到问题,协调员都会及时处理。

  如今,优质高效的服务已成为漯河市招商引资的又一张名片。漯河市把相关审批项目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首办负责制,企业只要到一个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就会帮助企业办理完所有窗口的相关手续,各个部门还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优惠和扶持政策。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