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 河南250名服刑人员监狱内拿到大学文凭

2014年04月24日 11:11   来源:大河报   

省第一监狱设置的考场内,服刑人员在考试。

  题记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1994年河南省首批服刑人员走进自考考场20年来有1.5万人次参加考试收获251张本专科文凭

  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24日讯 大河网报道:4月19日,河南省今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如期举行。20日下午5点,54岁的张望远考完外国文学史后,距他拿到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文凭又近了一步。这是一场特殊的考试,因为走出考场的考生是个特殊的群体——监狱服刑人员。从1994年我省第一批服刑人员走进自考考场,20年里,超过250人在大墙内拿到大学文凭。他们,有的出狱后南下创业,有的升任公司经理……是糊涂,让他们身陷囹圄;是知识,将他们重新铺砌人生。

  汤永清入狱时儿子才小学三年级

  同为考生,但服刑人员复习时间与在校学生完全不同,他们只有在劳动改造结束后才有空拿起书本。而入狱前单薄的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汤永清,2000年因职务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7年时间,他自修了32门课。

  入狱时他的儿子读小学三年级。9年后,儿子考上了大学;同一年,他也在河南省第一监狱里开始复习,准备自考。他对探监的儿子说:“我俩比赛,看谁先拿到文凭。”今年2月,他走出监狱大门,7月将拿到法学本科毕业证,在此之前他还取得了河南大学法学专科毕业证。

  宁远盘算着出狱后做企业、做公益

  宁远比较幸运。80后的他,2009年因故意伤害被判处15年。“入狱后我强烈地感到,我还年轻,还有很长时间要过,但什么也不能做。”他的回忆充满了痛苦。

  “如果不读书,我觉得自己的青春浪费了,学习是为了平衡一点。”他说,是别人报考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他报考了“公共关系学”,每次,他报考的科目都能通过,今年报了《传播学概论》、《广告学》和《社会学概论》三门课程。他说,再过两门就能拿到公共关系学专科文凭了。

  在监狱漫长的日子里,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出去要做一个有事业心的人,要让父母妻儿得到幸福,”他盘算着。他甚至想到了出狱后自己要做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卖掉,然后做公益。

  “我人生的上半场输了,但是别输在下半场。”他说。

  罗刚从风月到风雅 ,“心沉下来了”

  “不能以自己角色为中心,而忽略别人在这个社会上充当角色的合理和平等性。”当年风月,如今风雅,尽管身陷囹圄,还有14年铁窗生涯,但罗刚把监狱里的日子当成修炼。

  当年,因故意伤害,罗刚被判处无期徒刑。入狱后,看到身边有人拿到文凭,他也动起心思,“结合兴趣,我报了国际贸易专业,想出狱后去创业,去做贸易。”入狱前只有中专学历的罗刚,短时间内就通过了16门课程中的11门,但他对考过剩下几门抱的希望不大,“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全英文的外贸函电教材,对我来说就像翻不过去的大山。”

  不过他并不十分看重能否拿到文凭,他说拿不到国际贸易专业文凭,还是会继续报考其他科目。“毕竟我还要在监狱至少待14年;2028年出来后,不知世界是个什么样,但是肯定会需要知识。”

  他把犯罪的一部分归咎于不会处理社会关系,不理解社会,他对记者说,他还准备报考公共关系学,报考的原因为的是不想让自己精力分散,想把心沉下来。刚入狱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一直在反思:“2008年之前的我与现在性格有天壤之别,那时整天混在风月场里,不安分,不稳定,只懂享受。通过自考、复习看书,我的心沉下来了。”如今,他利用改造的业余时间写诗、写随笔,并完成了一部剧本的一半,还在做几个商业策划。

  1976年出生的他入狱时,女儿刚1岁。“生于世上,不能以为自己的角色就是中心,而忽略别人在这个社会上充当角色的合理和平等性”。在监狱里长时间的学习、自省,让他的话充满了哲学意味。

  张恒宇刑满释放后,凭文凭当上经理

  记者还电话联系到几名走出大墙的前服刑人员。

  对于服刑人员出狱的去向,监狱工作人员知晓甚少;但对张恒宇,他的很多狱友与狱警记忆犹新。他是为数不多凭借自考文凭,在出狱后走上领导岗位的人。刑满释放后,张恒宇应聘北京一公司,当时月薪达3000多元,两年后升任公司经理。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尤天羽,3年前已出狱,目前在深圳。他是河南监狱系统第一个拿到本科文凭的服刑人员。他用7年时间学完了33门课程,拿到一个本科文凭和一个专科文凭。

  省第一监狱教育与改造科科长高友顺,对10年前尤天羽论文答辩的情形记忆犹新:

  2004年4月7日,戴着手铐的尤天羽与其他3名服刑人员被送往论文答辩室。这名曾被判处死缓的服刑人员在他名为《法律与人权》的论文中,结合自己服刑情况,阐述了监狱推行依法治监、狱务公开和亲情帮教活动等想法。来自郑州大学的三位专家组成了答辩委员会,他们给的评语是:“该答辩学员论文论证有力、分析严谨,达到本科论文水平。”

  7年后,尤天羽推开了河南省第一监狱的大门,拿着两张法学文凭,远赴深圳。

  曹语出狱后想开小酒吧唱歌、弹吉他

  不少取得文凭的人依旧在服刑。曹语是唯一在监狱里考取饭店管理专业学位的服刑人员。“与我入狱前的工作有关。”他告诉记者。他曾是一名酒店员工,2000年因故意伤害被判处无期徒刑。2004年报考了饭店管理自考,3年后就过了17门课程,拿到了自考文凭。通过减刑,今年他就可以出狱。

  他的桌子上放着一本《电脑爱好者》杂志和一本老旧的《中国流行歌曲》。“也许我出去还会继续干酒店,但不是小饭店,我想开个小酒吧,自己可以在里面唱歌、弹吉他。”

  “用心看书学习后,参加高教自考后,我才感到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多么愚昧和无知。”一名服刑人员说。

  延伸

  20年1.5万人次251张文凭

  从1994年我省第一批服刑人员走进高教自考考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年。20年来,全省监狱系统有近15000人次报名参加考试,240人拿到专科毕业证,获得本科学历的有11人。其中,省第一监狱是省内首批启动监狱高教自学考试的监狱,目前,参加自考的服刑人员来自7个监狱。

  省第一监狱一份统计材料显示,服刑人员报考以法律、公共关系和工商管理居多。从该监狱走出的66个本专科大学生中,23人选择了法律专业;9名本科生中,6人取得了法学学位,他们少则3年、多则用了近10年时间。而“缺少法律意识”、“打交道时缺技巧,一时冲动犯了大错”等成为多数人选学法律或者公共关系的主要原因。

  与数以万计的监狱服刑人员相比,与近1.5万名报名参加考试的人相比,251张毕业文凭似乎微乎其微,但“监狱是所大学”,服刑人员通过自考,把刑期当学期,重新把握人生坐标,借此迈出重塑人生的坚实一步。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