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余年前每年成批菇农远赴福建龙岩种香菇,到如今20万人口中有6万余人离县务工创业,浙江山城庆元的外出创业大军愈加庞大。
为方便外出群众办事,从2010年开始,庆元县探索建立了异地便民服务中心,在县内3个农民下山脱贫安置小区设立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在外出人口集中的嘉善县、平湖市、龙泉市、莲都区等地建立了7个异地便民服务中心,让服务跟着群众走,真正实现了政府与群众“沟通零距离,服务零障碍”。
日前,庆元的这一“异地便民服务”项目获得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成国内标杆。
离乡群众的“娘家人”
去年,长期在浙江嘉善务工的庆元县举水乡国坪村村民吴建民,生病住院花费了3417元。仅仅一个星期,庆元嘉平异地便民服务中心的代办员吴绍仁就将报结的医疗款2153元送到他手中。这让并不富裕的吴建民异常感慨,他说,按照以往,自己610多公里的路程来回就需要花上三天时间,仅往返车费、食宿和务工损失就要1000多元。
在嘉兴平湖市务工的龙溪乡岙里村村民吴峰也还清楚记得,当初他在平湖治病花费了11000多元,通过嘉平服务中心帮助,他报销了5000多元,享受到了与户籍所在地相同的医疗报销比例。
“大部分外出定居群众户籍还在原地,按照农医保规定,没有在户籍所在地看病,按照外地就医报销,比例比较低。”龙溪乡嘉平服务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杨林说。后来,他们向庆元县里申请在外地办理了定点医疗,让500多户定居在嘉善、平湖一带的外出经商和务工群众享受户籍所在地就医的报销比例,仅这一项,每年就为外出群众多报销医药费10多万元。
“为民着想,给民方便,便民服务中心真是我们离乡群众的‘娘家人’!”在嘉平便民服务中心为方便联系群众创办的QQ群上,离乡群众留言夸赞。
矛盾调解的“老娘舅”
实际上,就连当地的群众也称赞庆元的异地便民服务中心,因为,中心搭建起了外出群众与当地政府、原籍地政府之间的沟通联系桥梁,使外出群众合理诉求有地方申诉、有人解决,及时有效地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达到“庆元实现便捷服务群众,当地有效管理外来人口”的互利共赢效果。
这一点,嘉善魏塘街道新居民服务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丁晓龙深有体会:“嘉善外来定居人口多,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离不开户籍所在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
丁晓龙的话不无道理。庆元龙溪乡的吴孝淼、吴高富、杨育根等农户在当地购买的民房在魏塘街道拆迁范围内,魏塘街道拆迁办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都没有能完成任务。后来,丁晓龙找到了嘉平便民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协助下,魏塘街道完成了征迁任务,也为吴孝淼等人顺利拿到了拆迁补偿款,落实了拆迁安置房。
去年9月,龙溪乡西溪村村民杨有根的女儿想考到魏塘中学就读,但分数与录取线差了3分,后来,嘉平服务中心协调帮助,最终解决了他女儿的上学问题。
“我们和居住地政府是鱼和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杨林介绍说。
社区农民的“服务员”
日前,庆元县左溪镇竹坪村村民胡丽萍到暂住地——该县洋墩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1+1”综合服务窗口,顺利地给女儿办理了贫困生资助手续。“要是没有这项服务,我必须要坐三个小时的车,回到户籍所在地左溪去办。”胡丽萍感慨,以前是“求人办事”,如今是享受服务。
为方便下山脱贫农民办事,该县在同济、同德、洋墩三个农民安置小区增设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乡镇工作人员每周轮流值班,集中受理社区农民信息咨询、全程代办等服务事项,星期一由值班人员将材料带到乡镇,星期五办好后再送回来。这些窗口的设立,为全县19个乡镇的3万多下山安置农民提供了无间隙的全程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异地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以来,该县共为外出群众发放服务卡3万余张、电话咨询18000余次,办理二代身份证9800余张、社保事项7600多项,办理土地证1720本,解决子女异地上学就业等难题860多件,为群众减轻负担1200多万元。各级政府还通过出租、转包等方式,为外出群众流转耕地15万亩,林地7.6万亩,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