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金水道将再次迎来“黄金期”。
昨日(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此前,国家发改委已启动编制《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沿江各省市均纳入其中。座谈会上,发改委亦汇报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考虑和相关规划。沿江11个省市的负责人昨日也带来了他们的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长三角的重要任务是带动长江沿岸各省的发展,国家将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是科学的、正确的和及时的。
长江经济带惠及6亿人
此前一天,李克强在重庆万州港乘船考察长江黄金水道,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商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大计时说,长江黄金水道是贯通东中西部、通航能力最强的航道,要用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
去年9月4日,李克强在视察广西时就说,我国开放发展走的是由沿海向内陆不断扩展延伸的路子,由东向西推进是发展趋势。“从现阶段各方面条件看,着力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是必然选择。”
此后不久,李克强批示,要依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随后,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启动了长江经济带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长江沿岸各省市。
在昨日的座谈会上,发改委负责人汇报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考虑和相关规划。徐逢贤介绍,发改委的规划需要征求经济带各省市政府的意见,但目前地方的意见不统一,可能还需放一放。
不过,通过长江经济带促进经济增长已成学界共识,这点座谈会也重点提到。
李克强说,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中西部具有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目前,长江货运量已位居全球内河第一。数据显示,2013年长江干线货运量高达19.2亿吨,长江干线生产性泊位增至429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59个,为长江航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上海国际航运中港口研究室副主任赵楠表示,“随着生产制造业的内迁,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经济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形成的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
李克强表示,长江货运还有很大潜力,“要更加注重发挥水运成本低、能耗少的竞争优势,加强航道疏浚治理,提高通航标准,推广标准化船型,增强长江运能。”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基础设施适于保持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而长江经济带水运比公路更自然,运输成本低,容易形成集合效应。
李克强指出,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使长江这一大动脉更有力地辐射和带动广阔腹地发展。
需打破各省市行政壁垒
事实上,长江经济带的雏形由来已久。早在2005年,长江沿线7省两市就曾在交通部牵头下签订了《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但这个协议并未产生很大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各省市行政壁垒等,这使得长江流域的航运和经济一直被割裂。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木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家曾多次做过沿江调研,但一直以来长江经济带并无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各省产业布局不合理和同质化竞争已经造成一定的产能过剩,沿江省区诸多社会、生态发展问题亦需要协调机制。”
去年11月初,一场主题为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的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多位学者建议,沿江省市应抓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区域合作工作推进新机制,共同编制流域发展规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宣晓伟说,长江水域跨越很多省份,这需要一体化的市场,“分工的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规模越大劳动效率越高,这需要打破市场壁垒,促进一体化跨区域的发展,原来‘一亩三分地’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行。”
李克强在座谈会上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
易鹏认为,长江经济带需要打破“一亩三分地”,实现共生崛起的理念,除了顶层设计,核心还需要用新经济的方式推动一体化,“如电子商务提供有序的市场建设,避免了地方保护。航空经济可以避免物理层面的概念,打造混合所有制,用资本的力量来推动一体化等。”
易鹏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回旋回空大,不仅可以对接海上丝绸之路,还可以对接西南印缅孟经济走廊,可以起到盘活全局的作用。长江经济带巨大又可以带活中国全盘经济。
事实上,其他国家也将内河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带。20世纪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发展,推动了美国的强势崛起;莱茵河流域的发展,促进了法国、德国和荷兰的长期繁荣。欧洲国家始终把内河航运作为构成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部分,视为促进国家或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条件。
“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李克强指出,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
长江经济带如何建设各省意见不统一
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员徐逢贤接受每经专访称,沿江省市需统一思想
国家为何要设立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如何带动经济增长?目前经济带建设的阻力在哪里?昨日(4月28日),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
NBD:为什么国家现在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
徐逢贤:我们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浙江江苏为两翼,大约是20万平方公里,GDP总量是我国最高的地区。长三角的主要任务是带动经济带上各省市的发展。长江经济带包括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这些地区的经济带动起来,中国经济会跨上新的台阶。
NBD:以前有没有类似经济带的提法?
徐逢贤:改革开放以来没有明确提出过长江经济带。现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中部崛起战略与长三角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整个长江沿岸进入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区域,有利于形成联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东部的GDP速度有所下降,但是长三角省市的经济发展还是相当高的。如果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则会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国际航运中心、服务业中心和高新产业发展中心,这四大中心会带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这是必然规律。
NBD:如何实现经济带的发展优势?
徐逢贤:一般的规律是这样,无论是经济带还是经济区,第一需要重点产业和结构调整优化,第二基础设施需要配套完善,第三要突出地区特色,第四要把经济合作区生产环境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第五,经济合作区能大大加速人才、物流、资金流、商品流、能源的流动性。利用江河湖泊从沿海到内陆梯度推进发展,是许多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规律,长江经济带也会有这个功能,沿江有24个港口城市,可以从沿海直通西部,必然会带动经济的协调发展。
NBD: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
徐逢贤:这个动力主要在,长三角经济合作区以高新产业为主体,中部地区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以制造业和农业为主,西部地区主要是资源性大省,但他们的产业结构也在逐步发展起来,长江经济带的建立,使得这些省份实现自然的互补、产业的互补。另外,上海航运中心的地位利于中西部地区商品运往各地,上海国际金融业对于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支持也很有实力。
NBD: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形成有哪些制约因素?
徐逢贤:现在长江经济带规划出台,无论是发改委还是国家,都需要征求经济带各省市的意见。
目前主要原因可能是中部西部的个别省份不太接受这个意见。为什么不接受?因为安徽有自己的两江经济合作区,湖北建立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合作区,贵州省又提出了建设生态大省和旅游大省。沿江各个省市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立了经济合作区和城市圈;他们对更大范围一体化的经济发展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最终决议,也是沿长江各个省份的意见不统一。如果把问题讲出来,使他们的思想统一,最终会建立好长江经济带。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长江经济带必须建立。如果不建立,中国的GDP总量不可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