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家住南京江东门街道育才公寓的陈晨来到街道办事大厅申请经济适用房。从咨询填表到递交材料,前后不到5分钟。“去年我申请过租赁补贴,跑过社区、街道、民政局、房产局,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政策,搞得我稀里糊涂的。今天在街道办事大厅办,很省事儿。”
“以后的事,就由我们部门之间协同办理,5个工作日内会给准确答复。这个窗口就像个插头,困难人群只要来插上插头,至于怎么通电的,他们不用管,减少了求助环节,节约了求助成本。”街道副主任刘莉说。
根据省政府部署,今日起,全省所有乡镇(街道)都要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平台,制定分办、转接流程,及时受理、转办老百姓的求助。各地将通过现有的基层政府办事大厅、综合服务窗口、社区服务中心等,搭建“一门受理”平台。在窗口挂牌,明确专人负责受理或转办,做到人员到岗到位。同时,该平台上与政府相关部门相连,下与社区服务中心相接,上下贯通,提高效率,让求助者少跑腿办成事。
记者昨日在南京鼓楼区走访发现,“一门受理”的救助牌子已在该区13个街道全部挂起。
去年鼓楼区救助各类困难人群2万人次,涉及低保、住房、教育、医疗等12大类。鼓楼区民政局局长吴更新说,今后,这2万人将“进一扇门,解所有困”,由街道的救助窗口分流救助信息,并在市级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系统核实筛查。“窗口的工作人员,也要从部门框框里跳出来,做‘全科医生’,对各类救助政策了然于心。”
刘莉为记者演示了信息核对平台:输入辖区内吴某某的名字和身份证号,养老保险、公积金、车辆、住房、税务等信息一目了然。“你看,他名下有一辆车,车型、车牌号都有,这是公安部门共享的信息。一核对,他肯定不符合低保条件。仅今年4月份,由人社部门发来的保险金核对数据,就发现了106个疑点,我们会一一核查。”
经信息比对,鼓楼区一年有几百人申请低保不过关。“如果误发错领,至少需要300多万元。这些钱,应该用在刀刃上。使用大数据救助,是‘一门受理’的优势,保障房等救助项目涉及金额大,更应该多部门信息比对共享,确保救助的准确、公正和高效。”刘莉说。
据悉,今年9月底前,全省所有县级层面都要建成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民政部门和公安、住建、交通运输、住房公积金、工商、税务等部门将联网共享信息,避免错保、漏保、重复保、人情保和骗保等现象。
除了传统救助,“一门受理”平台还救助以前说不清由哪个部门管的“急难”事件。“像火灾、车祸、支出型贫困、吸毒家庭困境儿童等,可能他们本身不是低收入人群,不在常规救助台账里。但只要遭遇大变故、急难事,今后都可以到窗口来求助,由我们来判断和分办如何救助。”吴更新说。
事实上,各地已在探索“综合救助”模式,实现精细化、针对性和制度化的救助。不久前,鼓楼区江东街道一户人家父亲自杀,论主管部门,可能没有部门管这事儿。但街道和社区主动上门询问有没有困难,并发放临时生活补贴。有些长期吃低保的家庭,住房陈旧,救助部门为他们进行室内粉刷;低保大病人员,还每天获助一瓶牛奶……
“一门受理”能否释放最大效力,还要看背后各部门能否形成合力。省民政厅副厅长章大李介绍,从顶层设计上,省级层面将建立28个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政策和资源,并和促进就业、扶贫开发等政策衔接,构建综合救助大平台,提高整体救助效率,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唐 悦)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