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深圳文博会于5月15日上午开幕。开幕式上,“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将作为主体活动,登上湖南馆主舞台。
本届深圳文博会湖南馆由中南传媒主办,开设非遗展示表演区,充分整合湖南非遗大师网上展示馆、红网“红1品”地方特色商城、“发现美丽湖南”网络展播等内容。同时“踏虎凿花”、“江永女书”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将现场表演与互动,全方位展示独具魅力的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仅是开幕式,文博会期间(5月16日至18日),每天上午两次(9:00-9:30、10:00-11:00)“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将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江永女书”、“踏虎凿花”的传承人在湖南馆主舞台进行制作和现场表演,让观众与湖南最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亲密接触。
非遗展示环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永女书”展示6幅女书作品,传承人蒲丽娟还将现场书写女书“福”字赠送观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踏虎凿花”也将现场展示6幅精品,传承人杨桂军还将现场制作“踏虎凿花”,分赠现场观众。
除了看非遗传承人现场秀绝活,观众还可以在湖南馆品尝舌尖上的“非遗”。文博会期间,以传统制茶工艺而名列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古丈毛尖,将在湖南馆展区“红1品”地方特色商城互动区提供品茶活动,请嘉宾、观众品尝传统手工制作的古丈毛尖。
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给湖南留下的封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湖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大类,国家级项目99项,省级项目220项;国家级传承人76人,省级传承人136人。
相关非遗项目简介:
1.踏虎凿花: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因起源于该县踏虎村而得名。踏虎凿花源于苗族服饰的纹样蓝本,花样繁多、品种齐全,这种剪纸不是用剪刀铰出来的,是用刻刀凿制完成的。多用于绣花底样和庆典、祭祀活动中的装饰品,在湘西苗族服饰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绣在衣服上的文明”,踏虎凿花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个性,精湛的工艺技巧饮誉国内外。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江永女书: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它起源于中国南部湖南省的江永县。所以又名江永女书。女书,严格讲应称为“女字”,即妇女文字,是一套奇特的汉字。它不仅符号形体奇特,记录的语言奇特,标记语言和手段奇特,流行的地区、社会功能和传承历史也很奇特。女书流行在湖南省江永县潇水流域,至今仍在一些高龄妇女中使用。关于女书的起源,当地有几种说其中之一说:自古以来,江永潇水流域的妇女喜欢聚在一起纺织布绣花。她们不能上学读书,学习男字(她们称方块汉字为男字),为了把自己的苦难经历记下来,她们便在织布绣花图案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这种文字。女书脱胎于方块汉字,是方块汉字的变异。
3.古丈毛尖: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于收藏,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古丈毛尖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古丈毛尖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古丈毛尖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古丈毛尖的加工,简单地可以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古丈毛尖的品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