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对宠物尸体无害化处理 个人不能随意处置

2014年05月26日 16:36   来源:法制晚报   老猫

  《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已经过审,将在10月1日实行。其中引起人们比较大争议的,是要求对死亡的宠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说细致点,就是饲养的动物(包括宠物)死亡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处置,应该交到有资质、可以实施无害化处理的机构处理。

  这就是说,个人饲养的宠物,在死亡后,丢弃和掩埋都是不合法的,要送去有资质的机构火化。从条文本身看,并没什么不合适,这是防疫的一部分,也符合发达国家的处理方式。只是—问题来了,这是要花钱的,而且也不太符合人们惯常的习惯。只给不到半年的适应期,似乎有些太短了。

  对于相对富裕的家庭来说,只要不滋生出“宠物殡葬”的产业链,步步宰人,那么承担这笔费用并无问题。但宠物并不是只有富人才养,许多孤寡老人、贫困家庭成员,也会有自己的动物朋友。如果要完全依法行事,宠物活着的时候就要承担免疫、上户口的费用,死后还要无害化处理,即便只需要几百元,对他们来说也是负担,甚至将动物遗体运到处理机构都是难题。这样,他们就可能陷入两难的境地。

  从风俗习惯来看,实施这条法规,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宠物过世后,不少人习惯把它们埋在家附近,方便寄托哀思。要改变这个习惯,只凭一纸条文,罚上几次款,想得过于简单了。甚至有人会对此产生抵触心理,觉得这是不是又要变相收钱了?北京养宠物的家庭成千上万,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当然,有资质的处理机构数量够不够也有疑问,总不能让大家排队去等吧。

  这么想,宠物尸体处理的公益化就显得合理了。至少,在最初的阶段,不收费或者少收费,改要求为鼓励,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一直坚持免疫并缴纳管理费的宠物的遗体,可以享受免费无害化处理,其他的则少收费。这等于告诉大家,出于公共卫生的考虑,无害化处理是必须的,现在政府采取补贴的形式,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养成习惯,这本身就显得人性化,也很照顾人们的心理状态。

  至于成本该从哪里出,答案似乎很明确。100万登记免疫的犬只,每年收取的管理费用,可以拿出一部分来,用在这方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完全说得通。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