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半程马拉松赛1人猝死 参赛者抱怨补给供应不足

2014年05月27日 10:3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张闻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几年前,长跑、马拉松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还是少人参与甚至是极度枯燥冷门的项目。但似乎是去年开始,跑步一夜之间,变“潮”了。现在你没跑过个半马,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与此同时,马拉松的运动伤害问题也开始被人关注。

  在前天进行的昆明半程马拉松赛中就又发生了一人猝死,10人晕倒的悲剧。到底是参赛者“自不量力”还是主办方“管理不力”?马拉松是你想跑就能跑的吗?

  昨天,一幅令人心酸的新闻图片被各大网站广泛转载,画面上一位中年妇女仰天哭泣,旁边把他揽入怀中的亲属,也是眉头紧锁,欲哭无泪。他们是一天之前还朝气蓬勃21岁大学生小冯的亲人。前天,小冯倒在了昆明半程马拉松赛16公里处,这一倒就再也没有起来。

  时间倒回昆马鸣枪的时刻,小冯与上万长跑爱好者一同甩开了挑战自己的大步。但很快他们的步伐开始变得沉重。同样参加了2天前昆马的张潇予描述了自己第一个两公里的体验。

  张潇予:一开始,我们跟专业的同时起跑,他们开始就把速度带的很快,所以前两公里的时候,速度非常快。我到两公里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累,我就开始走了一下。

  从张潇予的话中,我们听到了一个看似正常实则存在争议的细节:专业业余同时开跑。曾入选国家队的专业长跑运动员任明岩告诉记者这种“一枪跑”其实隐患不小。

  任明岩:业余和专业在里面,不应该不合理。专业马拉松运动员每公里应该控制在3分左右。而我们业余的跑友,1公里配速在5分钟对他的心血管已经是很大的挑战。如果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一起跑前十公里,他的心率肯定超过了极限。

  步子继续往前迈,在众人体能极限悄然到来之时,炎热的天气又让危险离小冯近了一步。专业运动员任明岩听到当天30度气温也是连连摇头。

  任明岩:不是适合马拉松的天气,这个温度太高了,不是说对意志品质的挑战,他身体有没有疾病你之前根本就没有预测到。

  越来越难熬的半马赛程,行至5千米处,第一个水点出现,不知道小冯当时是否补了水?但网上确实有参赛者回来抱怨昆马的补给供应不足。对此,昆明半程马拉松赛组委会竞赛部的张先生给予了如下回应: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一个中国田径赛事管理办法,我们整个的过程,严格按照这个规定来执行。从第5公里开始,每2.5公里有一个饮水饮料点,每个人四瓶水的水量来保证。不存在供水不足的情况。

  我们愿意相信昆明方面的准备工作严格遵照了总局的规程。但特殊天气情况是否应该有所变通同样值得深思。业余长跑明星马亮武介绍了国外大型国际马拉松赛事遇到极端天气时的几个细节。

  马亮武:天气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但是一些人为的东西还是可以做一些弥补和补充。比如说气温高,我们的饮料站和用水站把他设的密集一点。比如天热,常温的水很热喝上去就不舒服,是不是冰一冰?再比如低温的,像我跑过的德国柏林,今年跑过的波士顿,把塑料或者是席子裹起来,一会儿就热乎乎的了,你可以去做一些这样工作啊?

  现在我们还无法揣测是脱水?是高温?还是开始跑的强度太大造成了小冯在16公里处的倒下。我们所知道的只是这位21岁的青年,尽管接受了急救还是没能闯过这一关。事实上小冯的悲剧并非个案,从2004年的北京马拉松到2012年广州马拉松,一次次的猝死事件都在拷问着我们赛事组织乃至准入门槛是否存在缺陷。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认为:惯例上马拉松有报名成绩,国内我们有,有的也没有,这个门槛,可能在资质审核方面不是很严格。可能最注重的还是把这个路线安排好,把传播做好,而对于跑者本身的服务方面有所欠缺。这个和我们这个组织机构相对缺乏经验、运作的机制很有很大关系。

  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确实是处在一个井喷期。从2010年的12场到2013年的46场,国内新兴的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多。很多主办方的经验也是严重不足。当然比主办方经验更加欠缺的新近加入这项运动的跑步爱好者。很多人认为,能走就能跑。而事实上,长跑是技术性很高的运动形式,并非能“咬牙“就能上。业余长跑明星马亮武介他量力而行的标准:你要什么时候参加比赛或者是怎么样才能参加比赛?就是你平时训练的量的80%就是你可以参加比赛的距离,我觉得。这个孩子如果和我一起跑的话肯定不会出事的,因为我会告诉他,应该怎么跑。

  公元前,一位希腊军官为了把捷报传回雅典城,不间断的跑了40公里,抵达终点完成任务后,他也由于疲劳过度,倒在了人群当中。现在,我们纪念顽强的逝者,但更加推崇科学锻炼。(记者 张闻)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