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马拉松赛一张芯片全程搞定 十美元可特制奖牌

2013年11月08日 09:36   来源:解放日报   陈华 姚勤毅

  编者按12月1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将再次鸣枪。今年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出现了3.5万个参赛名额“一票难求”的盛况。国内外选手高昂的参赛热情,对组织者办好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提出了新的要求。办好一届成功的城市马拉松赛,也需要参与者积极配合,做一个合格的参赛者。从今天起,本报将开辟“迎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专栏,从各个角度给参赛者和组织者提供信息和建议。

  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系教师陈国强是个老“马拉松人”。从2003年至今,每一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他都没有落下,也算见证了“上马”的成长。不久前他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学习,报名参加了11月2日举行的第6届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马拉松赛(以下简称“印马”)。亲身感受中美马拉松赛的细节差异后,他很希望和国内的马拉松爱好者分享体验。

  今年“上马”的参赛者有3.5万人,在国内并不算多。相比下来,“印马”的1.5万个参赛名额(包括全程、半程和5公里跑)实在很“迷你”。据陈国强介绍,在美国这已经算较大的马拉松赛事了。莫非美国人不爱跑步?恰好相反,每个周末全美国平均约有8到10个马拉松赛同时举行,而中国今年差不多有40多场马拉松赛已创历年新高。

  一年一度的“印马”,还是世界顶级的波士顿马拉松的资格赛之一。通过“印马”,才知道波士顿马拉松赛的门槛有多高。比如,男子18到34岁这一组,必须在资格赛中跑进3小时10分,才有资格报名。所有参赛者对“印马”相当重视。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不快些取得参赛资格,波士顿马拉松赛的参赛名额很快会被抢完。“上马”的组委会多年通过筛选选手,做到了完赛率全国最高,陈国强建议:“将来是否也可以效仿国外,增加一些资格赛?”

  “印马”的赛道平缓,将城市繁华地段都包括进去,起点、终点都设在市中心,并且多年固定。“今年我跑出了3小时12分06秒的个人最好成绩,和赛道关系很大。”陈国强认为,“上马”同样是市中心赛道,但最近10年变化很多,“一会儿隧道,一会儿上桥,要出好成绩很难。我建议‘上马’的赛道固定下来,最多做微调。此外应该避开坡度,以便出成绩。”

  “印马”用一张芯片让参赛步骤变得简单。“在出发点,每一个选手根据自己的号码,能够很快地找到存放号码簿的柜台,而每个选手的号码薄里包含一张芯片,其中记录了每位参赛者的信息。出发前扫一扫,就算检录成功了。芯片的功能很大,可在终点打印成绩单,也能在电脑上查看分段成绩。”

  “‘印马’还有不少服务,虽然是收费的,却很得人心。”陈国强告诉记者,“印马”有一支穿黄马甲的官方摄影队,负责拍摄每位选手比赛时的靓影。比赛结束第二天,组委会将照片发到他们事先提供的邮箱。照片只能看,若要下载全部照片,就要花费20美元。另一项服务是按摩。设在终点的按摩点很受跑者欢迎,因此常常可以看到等候按摩的排队长龙。此外,不但每位选手到终点会得到一个纪念奖牌,若是花10美元,还能得到一个特制的奖牌,上面会刻上选手的名字、名次和成绩。

  陈国强坦言:“能得到这么好的回忆,选手们自然乐意掏钱。中国的马拉松赛不缺参与者,缺的是以参与者为本的人性化服务。”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