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长沙市开福区,一市民通过手机网购水果。 记者 田超 摄
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水果店就是街巷里的小店:几块木板上写着蔬果的价格信息,店家忙着招呼顾客、过秤……
如今,这种局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水果店装修得比高档蛋糕店还要精致,有的水果店根本就没有实体店,但是他们照样赚得盆满钵满。越来越多的人靠着小小的水果发家致富,并且将产业越做越大。
业内人士说,如今农业已成为资本追逐的重点对象,而水果未来释放的利润是无可限量的。
借助新媒体
IT男微信卖水果
“口口鲜果业”的店主王伦今年28岁,毕业后在IT行业上班,去年6月辞掉工作,开始利用QQ、微信、微博专做水果生意。
如今,通过微信微博的推广,王伦每月能做到近2000斤的量。王伦并没有实体店,完全通过网络推广拉动身边的人进行团购。
他介绍,水果店的经营模式是产地直供货源为主,市场采购为辅。目前3个人负责,各有分工。一人负责做页面设计,在线上发布活动、产品信息;一人专门做客服;另外一个则跑产地看货源。
“一般是客户先下订单,然后我们跟产地联系发货,根据订单量采购,以确保货是最新鲜的。”
“创业近5个月后才开始盈利。”王伦说,最初客源少,但每一笔单我们都要亲自去货源地找货,这是最大的成本支出。
还有一笔成本开支是售后。据王伦介绍,每单都有一定损耗,“上个月的樱桃,到我们手上时,损耗有10%,如果消费者发现有坏的,我们会给予退款,平均每单要退8-10元。”王伦说,风险虽然高,但是赚头也不小。
走高端路线
本土水果涉足电商
在长沙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高端水果店开业。远远看去,很多高端水果店看起来更像蛋糕店。
6月4日,记者在劳动西路一家水果店看到,榴莲、凤梨、山竹等整齐摆在货架上,各类水果都被精细地装在盒子里,不过价格可不便宜:凤梨12元/斤,市面上只要7元/斤;提子28元/斤,市面上只要15元/斤……
店里有个小隔间,用于店员给水果去皮、装盒,消费者可以在窗口看到全过程。
店员介绍,店里的水果不全是进口水果,但都是品质相对较好的,所以价格要比一般水果店贵,“中青年人是我们的消费主力。”
据店员介绍,高端水果店的后期成本很高,因为要保证水果自然成熟,所以多在水果成熟期用飞机运回,这就意味着损耗极大。以他此前引进的莲雾为例,700箱最后只剩240箱。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高端水果店大多实行会员制,进行预售,还有的开启了电商模式,通过互联网卖水果。
果之友是湖南本土的一家农业公司,在长沙已经开了多家定位高端的水果店,年营业额近5亿元,去年3月,它们开了一家网上水果店。
公司相关负责人彭杰说,涉足电商,物流已成为最大拦路虎。“长沙生鲜品的仓储配送相当滞后,没个上百万元最好不要涉足,创建前期肯定会很难受。”
他介绍,在网上开店的成本较低,但店面创建后,网店推广宣传以及货品采摘、配送、包装等方面的投入每月至少是两三万,另外还要花大成本建立冷链物流。
市场观察
大佬模式
能否复制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如今,土果子也傍上了名人,褚时健的橙子,柳传志的猕猴桃,任志强的小米,潘石屹的潘苹果在网上“火”了。
扮演“货郎”的竟是耳熟能详的大佬。幸运“上线”的水果被冠上大佬的标签后,摆满各大生鲜电商的货架,身价突然高出很多倍,大佬们赚得不亦乐乎。
去年11月中旬,同期成熟的“褚橙”与“柳桃”联袂营销,大获订单,让本地水果望尘莫及。
那么这些“大佬牌”水果畅销的背后,其盈利模式能否复制呢?
对此,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龙新民介绍,褚橙、柳桃、潘苹果之所以能一炮而红,除了品质好,品牌借势才是关键,本土水果可以通过名人效应打广告,打造自己的品牌,电商“快车”当起了品牌的“扩声器”。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侯小娟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