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中市无论城乡,一排排高档别墅连成风景,村民省吃俭用就是希望建一座好房子,这成为当地民风。
新坝镇红联村村民为了盖新房,求着镇政府拆迁自家房屋。因为拿到拆迁资格,就可获得一笔补偿款,能在政府规划的居住点建新房。
新坝镇政府迫于村民压力,同意了为拆迁“定制”一个规划——建红联商贸城。
这个“被迫”的规划,在今年初终于获得上级审核通过,但国土行政部门的审批目前仍在进行。规划的这块地,已经拆迁完成,拆迁补偿资金由镇财政解决。
对该规划,扬中市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知道。
倒置规划
求着拆迁 一心盖新房
在扬中市新坝镇红联村,像68岁的王明珍一样还住着老房子的人已不多。她站在自家的院子里,一脸的惆怅与迷茫,“老伴重病花光积蓄,我家还不属于拆迁对象,没国家补贴,没钱建房子!”
她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获得拆迁资格的话,一般的村民房屋大都可获得20万至30万不等的拆迁补偿款,30万足可以让两层新楼房的毛坯房建成,“如果不是拆迁户,一分补偿款也没有。”
她说起初村民并不知道拆迁带来的利益,后来有部分村民尝到了甜头,就主动找政府要求拆迁自家的房屋,“没有被拆迁的还托关系找人要求政府拆迁。”
顺应民意 被迫定规划
与王明珍家相隔20米处,是一片约近100亩的空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就是镇里规划的红联商贸区。已有施工人员入驻,能看到拆迁后的痕迹。
新坝镇宣传委员高绍海直言不讳,“拆迁初期是没有红联商贸区的规划,但村民有强烈要求拆迁的愿望,政府就决定以规划建设红联商贸区来拆迁。”这是因为拆迁获得补偿的前提是房屋必须是在规划的项目用地之内,规划建设红联商贸区是“不得已而为之”。
高绍海称,村民都是通过人大代表或村民代表的正规途径向政府表达诉求。
据了解,获得拆迁资格后建新房时,政府出资兴建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分摊费也不用掏钱,光这一项就可省数万元。
从2011年下半年起,高坝镇征地拆迁工作组对该区域内100亩土地的征用和40户房屋的拆迁工作开始进行。
个别争议
老宅没了 上报违规拆迁
70岁的苏洪仙的家是建于1986年的苏南阁楼,她一心想颐养天年的老宅在这场拆迁中消失了。
“拆迁对我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尤其是这种行为还是在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情况下进行的!”老人面对记者情绪激动,“地方风俗可以违法吗?如果苏南发达地区的风俗可以让地方官员理直气壮地违反国家法律,那所有经济发达地区的风俗是不是都可以让官员对法律缺少最基本的敬畏……”
出于对拆迁不满,苏洪仙委托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向江苏省和国家相关部门反映。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扬中市尤其是新坝镇的拆迁和红联商贸城的包装规划展开调查。
政府回应“我们不怕”
对苏洪仙的说法,高绍海等新坝镇官员正面回应:“个别人向上级反映,我们无话可说。不过有一件事没争议,我们为当地绝大多数民众做了一件他们最想做、但按正常法律程序很难完成的事情”。
谈起由于违规甚至违法行政行为可能带来政治责任,新坝镇一位副镇长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不怕,敢于也愿意担责。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快速,加上千百年来苏南民众形成的房屋情结,我们的行为有相当的民意基础。”
深入调查
拆迁款哪儿来的
与新坝镇敢于“突破政策”相对应的是当地经济的高度发达。公开资料显示,扬中连续多年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新坝镇去年的经济总量高达500亿元。
在国家严格的基本农田法律法规面前,新坝镇近三年来,每年都通过复耕手段挣回500亩以上的建设用地置换规模。然而,复杂和近乎苛刻的用地审批手续却让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坝镇烦恼不已。
红联商贸城项目的规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据了解,2009年开始向上级送审该项目的各种审批手续,历经5年程序流程和严格审核,至今尚没有完全得到批复。
“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如果5年送审报批时间内我们什么都不做,静等批复结果后再行动,有房屋情结的扬中百姓能答应吗?我们索性边等边推进……”高绍海如此解释“政策擦边球”。
记者的采访显示,新坝镇的拆迁和征地行为一般随着建设项目同时进行,如果拆迁和项目在时间上不吻合,拆迁补偿资金则由镇财政解决。红联商贸城项目的补偿方案就属于后者。
风俗与制度有何冲突
在新坝镇红联村党支部书记张五平看来,出现村民求政府拆迁房屋的情况是源于扬中人的换房情结,“对房子看得重,爱攀比,别人建好房住好房,自家也不愿落后。”
张五平称,红联村按照上级的要求,规范村民的建房,村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不说,漂亮的村容村貌使红联村成为江苏省生态村。
红联村多位村民告诉记者,当地人不在乎吃穿不在乎车子,只把房子当成一生最看重的东西。
当地村民认为,换房建房是当地风俗的“现代时”,政府强制和干预村民建房有违民风民俗,有点“不近人情”。
正常土地规划建设流程
编制城市(镇)发展规划报上级批准
地方政府提出变更土地原有使用性质申请
制定完整、合理的补偿方案
基本完成补偿后动迁或征地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