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郑州4座水厂连续30天超负荷 刘湾水厂将提前通水

2014年07月22日 11:41   来源:河南日报   李林

  天气高温、居民水困,如何解围?7月21日,记者从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获悉,原定于今年10月利用南水北调水源通水运行的刘湾水厂,将利用黄河生态水提前通水,以解决居民用水困难。

  连续近30天超负荷供水  

  进入今年夏季特别是进入7月份以来,郑州市多个区域的多层居民家中都出现了部分时段停水的现象,尤其是在新增居民小区集中的城区南部问题更为突出。

  “目前,郑州市区共有4座水厂,总供水能力为每天92万吨。”该公司中心调度室主任张建煜说,“今夏的用水量又有增加,至21日已有近30天日供水量超过90万吨。”

  两大主要矛盾造成“干渴”  

  有黄河作为水源,郑州为何还会“干渴”?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宣传处处长贺春飚解释,主要存在两大矛盾。

  一是郑州市出现低压供水的区域集中于南部,原因是该区域用水全部来源于柿园水厂,是管网的最末梢,容易出现供应不足。

  二是近年郑州市居住人口的变化明显。仅2013年公司的居民用户量就增加16万。“但郑州市的供水能力一直未有变化,进入用水高峰难免捉襟见肘。”贺春飚说这只能从新建水厂的“源头”解决。

  新水厂提前通水“解围”  

  据介绍,早在2011年12月,伴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工,郑州市就以总投资9.6亿元在位于中州大道与南四环交叉口西北角开建了刘湾水厂。

  “按照计划,今年10月刘湾水厂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日供水能力可达40万吨,将增强市区南部区域、东部区域的供水保障能力。”刘湾水厂厂长韩晓峰说,但限于目前出现的用水紧张难题,新水厂将在本月底或最迟8月初试通水,水源来自尖岗水库的黄河生态用水。

  “依据规划,到2020年,郑州市还将建设侯寨水厂、桥南水厂、龙湖水厂和须水水厂,使郑州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214万吨。”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可欣说。

(责任编辑:徐丹洋)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