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昨天,“上海发布”官方微博公布了本市中小学2014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其中规定,小学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不过,类似“免考令”早在10年前就已经发布,此后还年年重申。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近七成家长认为学校并未取消期中考。
家长:
换了名字的考查区别不大
事实上,2004年上海就发文取消了小学阶段的期中考(详见后文链接),此后还年年重申。尽管网友多感叹“现在的学生真开心”,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小学生家长却大多表示,“学校并未取消期中考”,这样的家长占到了近七成。
一些家长惊讶地说:“原来2004年市教委就规定取消了期中考?但是我们孩子读书的小学,前几年一直都有期中考,现在也有。即使不叫期中考,也会以考查、验收的名义。”杨浦某小学两年级家长杨先生表示,虽然没有期中考,但学校会有其他形式的考试。“例如英语的听写测验等。”还有家长悄悄告诉记者:“期中考有的,老师不敢打分数,用铅笔轻轻地写上分数。”
不过,有约三成家长表示,学校取消了期中考,例如虹口三中心小一生、汇师小学三年级家长以及杨浦个别学校的学生家长表示,学校取消了期中考。
还有一些家长并不赞成取消期中考。家长杨颖甚至表示,取消了期中考,反而无法得知孩子的真实水平和在班级里的水准,会令部分家长焦虑。
校长:
不考试不等于减质量
大多数校长认为,取消期中考,改为了不太注重结果的考查或者面试,就是为了减负。然而,要切实减负,还需要教育制度的综合跟进。
虹口三中心盛裴校长认为,减负不等于减轻学业质量。不考试只是不注重结果,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平时过程的关心,让学生学得扎实和开心。
实验东校王玮航校长认为,家长不放下焦虑还是会加重孩子负担。实验东校把期中考改为了面试,以便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综合应用。王校长认为,学校虽然会落实减负的要求,但家长不一定会放松孩子的学习,家长如果在某些学科有要求,会把孩子送到其他机构进行学习,又无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进才实验小学赵国弟校长认为,这需要整体的同步改革。“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减负,取消考试而不调整其他方面,我觉得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如果其他教育方面的整体改革如学习的教材、课程标准等不跟上的话,学校和家长是不放心的。综合的改革跟上了,这样的改革才会更有效。”
[2问小学取消期中考]
“免考令”10年前就颁布了吗?
是的。具体内容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行全学区、全区(县)性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小学生的学业评价实行等第制。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一、二年级只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于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它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初中除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可举行期中、期末考试以外,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查(期末考试或考查)。
2010年起,又增加了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等内容。
不考试该如何考查学生?
主要改为不注重结果的考查或面试。
比如,金山区各学校已取消了传统的纸笔考试,而采用“游园闯关”的方式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该区尝试从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兴趣习惯等三个维度共10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开发成套的观察量表和诊断性评估报告单,为学校评价孩子提供帮助。据悉,通过这种考查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中,98%以上的学生喜欢综合实践。
减负不是“开学大礼包”
“马上要收骨头了”、“等上了小学,苦日子就开始了”……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类似的见面“问候”络绎不绝。小学,就是快乐童年的尽头和拦截者吗?大班的家长们也有相似的担忧。
所以,当看到教育主管部门这两则“禁考令”,作为准小一生家长,自然欣喜,如果在学校真能“多一些运动,少一些考试”,孩子既锻炼了身体,又避免因过多的应试而磨损对学习的兴趣,那真是好事,必须点赞。
然而,作为教育记者,从中却感觉不到大的惊喜。从业记忆中,类似的减负信息不是第一次发出。几乎每年开学前,各种关于减负的“几要几不要”,都会成为各级教育部门送出的“开学大礼包”,教育部也曾发出《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就包括规范考试、不留作业、每天锻炼一小时等。
“减负令”如何跳出孩子累、家长怨、社会忧的尴尬怪圈?除了完善中高考制度改革,使成绩不再成为升学的唯一指标,还应该让各个学校的教育情况透明化。如果有一天,学校可以不用围着升学率打转,家长也不再为择校而焦虑,也能打心底里欢迎和配合减负举措,那么,“减负令”这桩好事,也能真正办好。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