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运河遗产走近百姓 淮安120亿建首个5A级景区

2014年08月19日 11:35   来源:人民网   

 

  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是我国唯一集中展示漕运历史和文化的场所,是淮安“运河旅游业”的名片

  人民网南京8月18日电 (朱殿平、实习生陈震坤)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的 “节点城市”,淮安在明清时期就被誉为“漕粮指挥管理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备中心”、“淮北食盐集散中心”。正是因为这么多“中心支撑”, 2008年淮安被中国古都学会授予“运河之都”称号。

  2014年5月18日,中国淮安——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工,这也标志着淮安首个5A级景区建设已拉开帷幕。淮安运河博物馆馆长常贵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运河申遗成功不是终点,下一步要让遗产真正“活起来”,走进百姓生活中去,让世界文化遗产惠及民生,推进地方文化和旅游的发展。

  搭乘“申遗”顺风车 打造旅游“明信片”

  “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淮安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之一,入选的遗产点数量也名列前茅。”常贵章介绍,大运河淮安段申遗点共有清口枢纽、漕运总督遗址两个遗产区;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五处遗产点及淮扬运河淮安段一处河道————简称“二里五”被列入申遗文本。

  新时期的淮安,大运河仍在航运、防洪、行洪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如何借力申遗成功的顺风车发展旅游业,是淮安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兴红一直思考的问题,“淮安在保护挖掘运河遗存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发挥大运河淮安段旅游方面的功能。”

  据统计,目前淮安境内与大运河相关的遗存包括洪泽湖大堤、清江大闸、码头“三闸”遗址、御坝遗址等20余处,其中又有10余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还有一个好消息是,近期淮安又新发现了清江浦古城墙,这也是大运河成功申遗后,在淮安运河沿线的一个新的重大发现。

  围绕“运河之都”的品牌,当地先后组织维修了淮安钞关遗址、清江大闸、清江浦楼等十多处有关大运河的文物古迹,在运河沿线形成了码头古镇秦汉文化、古清口水乡风光等文化片区,为淮安旅游业开辟出一条运河黄金水道的特色旅游线。

  2014年5月18日,以打造现实版“清明上河图”为特色、尽显历史上漕运繁荣、体现本土文化内涵的“中国淮安——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里运河文化长廊中段八亭桥至河下区域,即“起承转和”中的“承、转”两大片区,规划用地约3200亩,总投资约120亿元,计划3至5年建成,将为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既要让遗产“活起来” 还要加强保护

  运河申遗成功后,如何利用好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常贵章认为,要让遗产真正“活起来”,走进百姓生活中去,“让世界文化遗产惠及民生,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推进地方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他告诉记者,目前文化及相关部门正在调整大运河的保护规划,对大运河的一些遗产点进行环境整治,进一步彰显淮安“运河之都”的美誉度。

  运河申遗成功后,淮安在运河的保护及传承上也有不少创新点。比如做好运河两岸控制地带的保护,在运河河道建立常规监测系统,搭建地方运河文化的主题网站等。今年年初,淮安市旅游局以“运河之都”为主题,拍摄了《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运河之都淮安》旅游宣传片。这一作品在网上得到广泛好评,目前点击量已接近20万。许多网友都表示“没想到淮安那么美”,“看了片子,有点想家”。

  “大运河的旅游建设,必须保证历史元素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文物遗迹必须保持原貌。”这是淮安市文保处处长严斌划出的一道红线。他直言,旅游开发不是申遗的目的,“保护”才是根本。“我们作为运河博物馆,也要在运河文化的宣传方面进一步发挥主阵地作用,从而进一步弘扬运河文化。”常贵章也提出,宣传淮安的运河文化,除了需要政府主导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他说: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