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化培训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

2014年08月21日 11:29   来源:新华网   

  辗转沿海多个城市打零工几年后,26岁的李卫超在老家的省会郑州谋到一份厨师的工作。因为有一技傍身,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而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区别的最新国家政策,更让他对在城市安家落户有了盼头。

  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中国致力于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路径之一就是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了身份的藩篱,而真正使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下”,关键要保证农民工过硬的职业技能,这正在成为许多地方的重头工作。

  河南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4900万人,从2009年开始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通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截至2013年底,共有266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到非农产业就业。

  同样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民工大省,安徽针对农民工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将农民工技能培训列入民生工程,目前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校企联合、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的多元化培训格局,累计培训农民工100余万人。

  通过系统培训,许多农民工掌握了一技之长,成为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河南培育出“林州建筑”、“长垣厨师”等90多个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劳务品牌,安徽的“寿县裁缝”、“休宁木匠”等代表性工种也正将农民工带上稳定增收之路。

  “以前在建筑工地上一天能挣两三百元,但干了今天没明天。现在学会烹饪了,不愁找不到工作。”李卫超老家在河南省长垣县,当地历来以出厨师见长,参加政府组织的烹饪培训班后,他成功应聘郑州市一家饭店的厨师,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

  安徽歙县的罗群虎也是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受益者。他曾经在歙县经济开发区某企业做普工,月工资2000元,今年参加电子设备装接技能培训后成为技工,月工资升至4000元。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统计,安徽外出务工农民收入逐渐提升,2013年人均月收入2909元,高出全国平均数300元。

  除河南、安徽外,中国多个省市相继开展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也面临一些问题。

  目前,缺乏技能成为影响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新型产业工人的重要障碍。安徽省政协委员张俊杰多年围绕农民工技能培训展开调研。他发现,一般培训机构大多只开设了计算机、电子、电焊、美容美发、缝纫编织、家政服务等,培训科目较少,与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无法满足农民工的实际需求。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将加剧城镇就业压力。河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农业规模化生产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转移就业,而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渴望融入城市,与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在同一市场争夺就业岗位的局面正在形成,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十分强烈。

  即使克服了文化偏低、无一技之长等素质短板,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也面临岗位不足的困难。以河南为例,每年因城镇化被征地需要职业转换的农民在50万人左右,此外还有6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就业。虽然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就业容量将持续增加,但河南省内就业岗位短期内仍无法满足。

  专家表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让更多农民工“愿意学、学得好、用得上”,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张俊杰认为,当前农民工培训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的现象,培训资源分散,实际培训效果不佳。应进一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农民工定向培训、定岗就业。

  2014年初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将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一千万人,基本消除无技能上岗现象,同时开展在岗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使大多数人由普工发展为新型技工,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促进其融入企业、融入城市。

  专家表示,在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和竞争力的同时,应进一步健全规范招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提供地区间、城乡间均等的就业创业服务。

  最为关键的则是,只有随着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才能在城市获得合理的就业岗位。要让农民工在城市住得下、有保障,享有平等的待遇,与发展同步。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