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版“内陆自贸区”将争取单项或多项改革突破

2014年09月04日 22:45   来源:21世纪   

  8月份以来,继湖北宣布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启动“自贸区”先行先试,为申报创造条件,成都等内陆城市均表态或出台政策,通过学习借鉴和先行先试,为申报自贸区做准备。

  地方先行先试和申报自贸区的思路和步骤是什么?改革措施对上海自贸区有哪些复制?地方将会在哪些层面突破和创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采访了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自贸区先行先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涂山峰,全解汉版“自贸区”申报思路以及东湖高新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先试路径。

  “10月和11月将是(申报)关键时期。”上海自贸区实践即将一周年,武汉市政府人士预测,自贸区一周年评估过后,地方申报的相关政策或将进一步明朗。

  如何“复制”上海?

  今年7月底发布的《武汉高新区先行先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称,东湖高新区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自贸区建设相结合,经过1-2年的改革试验,为湖北武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成功申报中国内陆(湖北武汉)自贸区奠定基础性条件。

  其先行先试任务包括开展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行政体制创新、科技体制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完善税收政策等七大任务。

  “我们要学习上海的,是改革,不是政策。”涂山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汉版方案学习上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政审批与服务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不仅是学习上海自贸区,也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发[2014]20号文”的精神。

  其次是国际金融方面。“在国际金融领域,大部分改革措施是由国家授权的,地方只能先报上去,再慢慢争取。”

  最后便是对外开放。涂山峰表示,自贸区试点将更加注重服务业、投资等行业的开放。

  在涂山峰看来,武汉“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还是要有的,对于那些贴近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发展突出问题的单项政策,有条件的肯定会积极争取。他还表示,对于可以由国家部委批准、难度不大又有利于武汉发展的,武汉也会尽力去争取。“可以这么说,上海争取的是系统的改革试验,武汉争取的是单项或多项的改革突破。”

  截止到目前,东湖高新在国际金融方面已经争取到两项改革: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试点。

  “在法律层面,要争取这种(类似上海自贸区的)改革试验权并不容易。法律的暂停实施,需要报全国人大或者有关部委审批。”涂山峰表示,比起过分依赖这种法律授权,武汉更在意的,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施对外开放。

  申报就是一种改革

  相对上海自贸区以及陆续发布先行先试方案的成都等地,武汉东湖高新区的《方案》有哪些特点?

  涂山峰解释道,与实施范围为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贸区不同,囊括518平方公里武汉东湖高新区,还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的改革。

  他还表示,在具体领域的改革速度方面,武汉会争取做到步伐更快、时间更短。“我们要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重点突破,在某些具体领域可以走得更快,在符合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改革和尝试。”

  其次,即是科技创新方面的改革,东湖高新区是我国第二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在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有一系列措施,上海自贸区没有这些内容。此外,武汉更加强调科技金融,而上海侧重国际金融。

  最后,武汉位于中部,在铁、水、公、空等交通运输网络中都居于枢纽地位,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可以实现多式联运,在交通和对外开放上具有天然优势,而上海交通更注重发展海运和航空。

  涂山峰说,“目前东湖高新的科技层面,"国际范"还不够,我们希望通过自贸区建设,建立起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到东湖高新区采访发现,湖北省市区层面均对此高度重视,目前市和区两套班子集中办公,涂山峰的办公室已搬到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市区互相配合推进先行先试,为申报做准备。

  涂山峰表示,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诸如行政管理体制层面的改革可以在全国推开,另一个是对存在一定风险的改革只能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开。

  他认为,未来国家新建自贸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选择部分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复制上海版“自贸区”,另一种是突出地方特色,新设“自贸试验区”。

  “其实申报更多是个概念,牌子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申报促进改革。”涂山峰说,申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改革的过程,不要过分去追求一个牌子,就像我们说要学习上海的政策,这个政策就是广义的,它不是简单的优惠政策,核心应该是制度创新。(编辑 吴红缨)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