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口味差异影响推广 南宁东盟美食主题餐厅艰难前行

2014年09月22日 09:49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马来咖喱牛腩

  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圆满落下帷幕,弹指一挥间,这个盛会在南宁已走过第一个10年,即将开启全新的第二个10年篇章。10年来,依托东博会的平台,一些商家在南宁挖掘到了东盟美食的商机,时至今日,这些东盟美食在南宁是一个怎样的发展现状?全新到来的第二个10年里,东盟美食又会呈现出什么新走势呢?

  南宁东盟美食餐厅屈指可数

  进入东博会的南宁,街道盛装,一片喜庆。街头多了许多操异国语言的远方客人,东盟各国友人欢聚南宁,共享这一和谐、激情的盛事。

  盛会的召开,同时也开启了东盟美食的话题。许先生是南宁一家投资公司负责人,河南老家的同学今年来南宁参加东博会,他计划请他们吃马来西亚菜。然而,他电话联系了不少酒楼,也咨询了不少吃货,但最终还是没找到马来西亚菜主题餐厅。

  众所周知,南宁的饮食以包容著称,但许先生为何会有这样的尴尬遭遇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先后走访了南宁一些酒楼集中的繁华路段和大型综合商场,结果还是没找到主营马来西亚美食的餐厅,只是少数餐厅推出了几款经典的马来西亚菜。

  对此,广西烹饪行业协会会长曾大文表示,目前,在南宁餐饮行业中不仅主打马来西亚菜的餐厅是少之又少,而且经营其他东盟国家美食的餐厅也不多。

  的确,市面上除了马来西亚菜外,新加坡、缅甸、印尼等国的美食也不多见。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吃货们不出南宁就能吃到泰国菜、越南小吃;然而,这些餐厅、小吃店的数量也是屈指可数,不过十来家。据了解,以“美食天堂”著称的广州,经营泰国菜的餐厅是南宁的数倍之多,其中仅某知名餐饮连锁品牌的门店就达4家。

(责任编辑:秦静)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