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湖问责13名财产申报不实"新官"

2014年09月23日 10:02   来源:新华日报   

  “9月11日,我是冰火两重天。先是县委提拔我正科级的任职谈话,接着是县纪委的诫勉谈话,任命书和批评通报同一天送达。”昨天,在金湖县某局老张的办公室,他一脸懊悔地对记者说,“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教训啊!”

  老张所说的“教训”,是指他提拔公示期间,县纪委对其申报的家庭财产核查,发现“少报存款8万元”。尽管后来证实是合法财产,也没影响提拔,但写检查、诫勉谈话、通报全县,“还是很难看”。

  记者注意到,问责一事在网民中引起广泛关注,并形成两种观点:一方认为,“真贪官”早把家庭财产隐匿转移了,不易查,对少报合法财产的“小螺丝”问责,似乎小题大做;另一方则认为,对不实申报者处理太轻,应该暂缓任用或不任用。

  干部财产公示难,核查、问责难上加难,很多地方畏难不前,金湖为何敢于破冰、勇闯深水区?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海洋介绍,9月份提拔的22名科级干部中,包括老张,有3人因少报家庭财产3万到8万元,或漏报房改房,受到诫勉谈话等问责处理。加上去年核查出的10名,全县共有13名财产申报不实的科级干部被问责。此举受到中央、省、市纪委的肯定。

  “实际‘操盘手’是县委、县政府。”王海洋递来一份红头文件,《开展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抽查核实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其中第四条规定,新提拔科级干部申报的家庭财产,是“6类抽查核实对象”的重点,以防“带病提拔”。 另一份《成立抽查核实领导小组的通知》则显现,县委书记肖进方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县长龚晓琴任副组长,成员涵盖公、检、法、财、税等12个部门一把手。“这就是‘尚方宝剑’。”王海洋说。

  “全县科级干部的家底,包括其配偶、子女情况,怎么摸到的?”记者好奇地问。“我们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立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核查系统。”县纪委副书记卢金富打开电脑说,在采集全县35万户籍人口海量信息基础上,针对620名在职和225名非领导职务的科级干部,开发了含户籍、婚姻、护照、收入、车辆、房产、工商、纳税、违纪违法等13类子信息的数据库,集成有效信息63万条。

  “以我为例。”他在系统中输入自己名字,约2秒钟,就显示他家三口及4位同名同姓者的13类信息。再输入身份证号,系统自动识别,筛选出他家三口的各类信息。“这叫精确查询,刚才同音模糊查询也不可缺少,可在多信息比对中发现线索。”他点开“房产信息”说,我申报了一套住房,如果与住建局提供的信息不符,就要核实。同样,老张少报8万元存款,只要进入人民银行提供的“收入信息”库检索,分分钟就能确认。

  “县内各类信息已整合联网,半年更新一次。”县纪委常委侯先标坦言,如果有人在外地购房、投资,系统则无法全口径采集信息。

  “财产关系的模糊性和外部环境的局限性,是否会带来认定、问责的畸轻畸重?”记者抛出网民的疑虑。卢金富解释说,对以上13人的处理,依据的是《淮安市新提拔干部申报公示财产核查暂行规定》第十条: 被核查人员未如实申报、隐瞒财产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如果他们未如实申报、隐瞒房产,或隐瞒其他财产超过20万元的,则按规定取消任职资格。”

  “金湖的做法有样本性吗?”记者昨天电询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他说,近5年,全国有30多个市、县进行官员财产公开试点,大多不了了之。“原因是只公示、不核查,更不问责,等于走过场。”金湖通过建立官员财产大数据库,运用科技手段核查、问责,创新了制度反腐方式,可操作可推广。

  “如果有被问责干部感到冤枉,说明认定制度还要细化。”中国人民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毛昭辉教授认为,干部少报家庭财产,至少有不懂、漏报、瞒报、篡改、拒报、伪造信息等多种情况,所承担的责任和后果不尽相同。因此,要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和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明晰界限,统一标准,防止宽严失度。要引入社会民众参与审核认定,减少监督成本,避免“选择性审查和问责”。他提醒,干部财产公示是预防和减少腐败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指望一公开就解决所有问题,包打天下。反腐败是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

  昨天,曾谢绝记者采访的金湖一被问责干部来电说,“我想通了,一次诫勉谈话,可能让我一辈子警钟长鸣,不出事。值!”

(责任编辑:杨默)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