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路小学一名女生在认真地写道德储蓄日记。 王帅摄
近日,河南一小学推出道德储蓄日记教学模式,颇受社会关注,随之也引发一些争议。一些网友指出,开创此模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打通从“写”到“做”的“最后一公里”,有显示教育政绩之嫌,存在一些道德性问题,“好心办坏事”。对此,10月14日校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非常感谢大家的提醒,虽然推行的道德储蓄日记在约束学生行为方面起了积极的意义,效果也很明显,但确实需要完善,目前,学校正在着手进行改良,准备把道德储蓄日记变成开心日记,同时“也希望社会上的教育专家给予帮助”,更好地把学生教育好。
14日,记者在推出道德储蓄日记教学模式的洛阳市涧西区芳华路小学采访时了解,道德储蓄日记涵盖胆量、智慧、自信、口才、道德、自尊和能力7方面内容,由学生自己打分。每周达到一定分值可获得一枚小红花,积累小红花可换取小礼品,表现优秀者还能获得“美德少年”、“最美学生”等称号。接受记者随机采访时,很多学生都有切身感受。
“以前自己对做好事没有多少意识,现在会很积极地去做。”六年级学生小薇说,记道德储蓄日记后,自己学习好了,做很多事都有动力。
五年级男生子玥说,以前自己不喜欢写作文,即使写,内容生硬,篇幅不长,通过记道德储蓄日记,自己作文写得好了,不仅会自己选材,还非常明白怎么写,写得好的作文还被推荐发表了。
提出道德储蓄日记教学模式的教师黄秀云也说,她所教的班级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变,有的学生没有自信,他现在变得很自信,虽然他学习成绩上不是很好,但是他很有自信;有的学生过去学习成绩很差,被家长认为死活学不会,现在成绩一般能达到80多分,进步很大;爱打架的一个学生转变特别大,不仅不再打架,还去劝架,做好事。
黄秀云介绍说,这个道德储蓄日记最初叫做“童趣启智银行卡”,在2007年申请了专利,几经改进之后逐渐形成现在的道德储蓄日记,主要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胆量、口才、自信、自尊等。
“2013年开始全校推广,向每个学生免费发放道德储蓄日记本,对学生们产生了巨大影响,校内好人好事成风。”校长王艳辉称,这个开创性的教学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近日当地媒体也对这一新颖的教学法进行了报道,随后迅速引发关注,热议不断。有网友说,道德储蓄激励孩子践行好人好事,避免空洞说教,资产无形但却“一本万利”,是探索德育模式的好变革,不仅值得坚持,更应当发扬光大。也有网友指出,没有防止孩子言行不一、自说大话的措施,没有打通从“写”到“做”的“最后一公里”,有显示教育政绩之嫌。更有网友言语犀利,指出量化道德行为并打分,评价标准不科学,甚至是有害的,同时记录并公开不文明、非道德行为,也有违人性,认为“道德储蓄日记”自身的“道德性”问题如不能解决,则难以合理存在,难以得到广泛认同。
网民的热议,也引发校方的关注、思考。
“也是给我们提一个醒,让我们走好‘最后一公里’,这个模式确实需要改进提升。”教师黄秀云说,当初设计道德储蓄日记时,也想过一些学生为得高分虚拟好事的情况,也纠结过,但考虑到即便是虚拟好事,也说明学生追求上进,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会尽量避免,另外,对于记下优点、不足,也是想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品质,没想到可能会起误导作用。近来看了大家的分析,自己也在思考,如何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措施评价。
校长王艳辉称:“我们现在着手,准备把道德储蓄日记本变成一个开心日记本,主要是做好事也很开心,帮助别人也很开心,认真学习进步了也很开心,另外的话,其它的一些什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开心的事,我觉得都可以记,目前正在往这方面转。”
同时,他们表示,“希望社会上的教育专家给予帮助,共同走好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把孩子们培养好、教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