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文化产业增速远超GDP 与金融对接破发展瓶颈

2014年10月21日 08:31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正式出炉。此前,市场普遍的预期是,这一季度的“成绩”将会是年内的低点。

  但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轨道之时,对于具体数据的关注应该更侧重于质量。藉此,我们回望半年前的“后进生”们,看他们在并不靓丽的背景下如何转身。这些最先进入增长“新常态”的省份,他们的突围对后来者应有借鉴意义。

  不管是希望在文化产业领域破局的吉林,还是在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后寄望在传统产业有所作为的山西,都是一个个生动的样本,他们可以称之为探路者。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做出自己的探索。特别是上半年经济增速全国排名靠后的吉林省,更是积极找寻支撑地方稳增长的新动力。

  《2013年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当年吉林预计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2亿元,同比增长20%,远高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现在,文化产业对吉林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愈发被看重。

  然而,在文化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融资难也成为横亘在其面前的一大阻碍。对此,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提出创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探索金融资源与文化资源对接的新机制。以庞大的文化产业为底蕴,吉林探索这条发展之路正当其时。

  培养文化产业为支柱性产业/

  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群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宏观经济延续了去年的走势,处于一个相对低谷期。而吉林省的石油、化工、大型机械等几大重工业支柱产业,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影响,也面临下行压力。

  这也使得吉林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2014年上半年,吉林GDP增速为6.8%,环比回落了0.2个百分点,排全国倒数第4。而年初该省制定的经济增速目标为8%。

  在此情况下,寻求支撑吉林省稳增长的新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去年10月举行的吉林省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就指出,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议要求拓宽融资渠道,尽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吉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也与吉林文化底蕴深厚相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的一份吉林文投集团的研究报告显示,吉林省既拥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又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民俗节庆文化、吉林省“中华老字号”品牌等文化资源,又拥有满族谱牒、汉四郡史料、黄龙府历史文献、长白山文化资料等历史文化资源。

  此外,上述研究报告指出,吉林省影视、歌舞、动漫、印刷、文化娱乐、艺术培训等特色文化产业也十分丰富,在全国颇有影响,被称为文化产业中的“吉林现象”。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金兆怀告诉记者,尽管吉林文化产业基础较好,但是过去过多局限于宣传上。在目前新一轮东北振兴过程中,吉林省意识到文化产业创造效益以及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力。

  “例如吉林地方戏集团,可做一些经典曲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并且杂技团也可以出国演出,这些都可以创造经济效益。”金兆怀说。

  对此,吉林省出台的《吉林省文化产业提速计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该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

  在国家层面,也对文化产业给予了重要的关注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是中国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之一;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更是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

  吉林省已就此展开实践。据了解,吉林目前已经形成一批包括长影集团、吉林出版集团、吉林省广电网络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歌舞演艺集团、吉林影视剧制作集团、吉林动漫集团等具有较大实力、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吉林省还建立了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园区规模大、发展前景广阔,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将吸引文化类企业1200户,打造成百亿级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在此情况下,文化产业对吉林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数据显示,2012年吉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5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5%。又据《2013年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全年吉林省预计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2亿元,同比增长20%,远高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并且,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强调,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430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

  “文化产业的成长性非常好,投资机会很多。”吉林省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雷对记者说,2013年全国文化产业投资总额达到5000亿元,而根据规划,2016年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届时文化产业投融资额或将突破1.2万亿元。

  金融对接文化产业需求/

  尽管吉林省文化产业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存在文化企业融资难这一制约因素。

  这首先与吉林省本身并不发达的金融体系相关。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吉林省社会融资规模为1906亿元,低于辽宁省的3143亿元,稍高于黑龙江省的1670亿元。但吉林省还呈现 “直接融资不发达、高成本融资方式并存”的局面。

  并且,在于雷看来,吉林的银行业相对并不发达。吉林本地的银行只有吉林银行、九台农商行、长春农商行等少数几家,而南方许多地区银行众多。在此情况下,由于文化企业本身存在的特性,使得导致融资难度相对较大。“传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重抵押、重企业实物资产规模以及注重企业现金流量,跟文化产业特性存在不匹配性。”

  于雷说,文化企业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经营期限短、业绩波动大、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够规范、商业模式尚待完善等特点,如果商业银行不创新商业模式,文化产业的融资瓶颈就很难突破。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也表示,内容产业最复杂的就是文艺创作这块,文艺创作的不确定性很高,比如电视剧行业1/3赚钱,1/3亏损,银行贷款质量很难保证。

  此外,吉林文投集团董事长张梓熠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文化产业链前端的内容原创环节,多是分散化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产业链后端的制作和传播环节则由大型国有传媒机构垄断,市场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张梓熠认为,在条块分割的产业结构中,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无法落实,文化产业“一次开发、多次利用”的高收益盈利模式无法实现,金融机构介入其中难以实现可持续,这也是制约文化产业和金融结合的一大瓶颈。

  “一种融资手段,根本解决不了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要用综合性的金融手段才行。”于雷说。

  那么金融与文化应该如何对接?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提出创新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快推进文化企业直接融资,加大金融支持文化消费的力度。

  目的是探索建立地方政府、文化、金融等多部门沟通协作机制,通过创新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完善文化金融发展政策环境,集中优质资源先行先试,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的文化金融创新模式。

  就吉林具体情况而言,吉林文投集团研报认为,该省需要设立专门的文化产业银行来满足吉林省众多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

  “国务院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中就提到要鼓励东北地区办民营银行,所以我们研究后决定开始相关申请。”于雷透露,“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借此帮助吉林省文化企业突破资金瓶颈,有效缓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据悉,一旦吉林文化产业银行成立,将针对文化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轻资产”等特点,并结合吉林省文化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推行著作权 (版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影视购片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景区收费权质押等多种金融产品。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