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正在跑出租。记者 卢明文 摄
29岁的扎西,是堆龙德庆县东嘎镇桑木村人。小时候,村子边的青藏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总能引起他和小伙伴们的兴趣。他还记得,当时经常有大货车从这条路上经过,司机坐在高高的驾驶室里,每次他们都要仰着头才能看得到。
2002年,17岁的扎西辍学回家。当时,他家有一辆中巴车跑客运,请了一个司机开车,从羊达乡到拉萨再回到羊达乡,跑一趟要一个多小时,扎西就在中巴车上卖票。那时侯,跑这条线路的中巴车有好几辆,因为车辆是轮流跑,所以司机可以帮两家开车,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钱,收入在当时算是比较高的了。
随车卖了一年票,家里给扎西在驾校报了名,让他学习驾驶技术,一年后,扎西终于成为一名司机——不过,不是他小时候羡慕的大货车司机,而是一名中巴车司机。第一次开着中巴车上路,扎西既紧张又兴奋,上路第一天,从羊达乡到拉萨跑了六七趟还意犹未尽,那一天,他足足挣了400多元。
那时候,扎西已经成家,娶了一位本村的姑娘,他开车,妻子卖票。2006年,看到中巴车市场生意可观,妻子从娘家借了17万元,又买了一辆中巴车,夫妻俩搭档“奔小康”,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那些年,扎西开的中巴车,俗称“招手停”,可以随时停车上下客,每次乘车收费2元,作为廉价便利的交通工具,很受老百姓欢迎。与内地城市不同的是,拉萨中巴车的售票员不主动售票,乘客下车的时候会主动付钱,人多人少都是如此。这种“招手停”没有站点的概念,只要有人招手,随地可停、随时可停,有时遇到红灯,在道路的斑马线上乘客上下车也是常有的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拉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区道路环境明显改善,现有的城市公共交通明显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个体中巴车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鸡肋”,越来越多的市民迫切盼望享受到更加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2010年10月25日,拉萨市启动个体中巴车退市工作,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中巴车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对于中巴车主最关心的补助问题,拉萨市既充分考虑了当时中巴车的经营收益状况,也考虑了中巴车相互转卖的价格因素,以及中巴车长期超时经营没有依法缴纳经营权有偿费用等实际情况,同时,拉萨市还考虑了人员安置因素,对于有就业愿望、符合条件的原中巴车司乘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可安排在新组建的公交公司继续工作。
在那次退市中,扎西拿到了中巴车回购补助资金、退市补助资金、创业补助资金共计21万余元。他花了17万元购买了一辆二手出租车,跑起了出租车。后来因为其他原因,他放弃了跑出租。2013年,在家里闲了几个月的扎西找到一份新工作——给自治区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开车,去了很多地方,条件都比较艰苦,每月工资2000多元。干了八九个月后,扎西还是决定继续跑出租。
退掉中巴车后,扎西的妻子去公交公司当了一名售票员,后来由于腰不好,站一整天太辛苦,就离开了公交公司,在老家开了一个茶馆。
现在,扎西跑出租车已经3个多月了,他和另外一位叫次仁的师傅包了一辆出租车,一个跑白班、一个跑夜班,合作得非常愉快。出租车公司的规范化管理让扎西觉得很踏实,虽然现在开出租车有点累,但每个月除了上缴一定费用外,能净赚4000多元,扎西觉得还不错。
全长1948公里的青藏公路,扎西最熟悉的是从堆龙德庆县羊达乡到拉萨的这一小段,从2002年开始,他每天都要在这段路上跑上几个来回。2012年8月,他帮一个搞旅游的朋友送几个客人到西宁,那一次,他才真正完整地走完了青藏公路。
现在,扎西眼前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记者 卢明文 米玛 常川 陈敬)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