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枣阳发现春秋早期大型乐舞遗存 为目前所知最早

2015年01月06日 13:16   来源:人民网   胡刚 张翔 黄文新 连红

  近日,湖北的考古工作者在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发掘中发现一处大型乐舞遗存,年代属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为目前所知最早。

  这处乐舞遗存位于郭家庙曾国墓地曹门湾墓区一号墓内。该墓历史上经过多次盗扰,垮塌严重。从初步清理的情况看,在该墓室内的北部分布着彩漆木雕大型编钟架和编磬架。这批钟、磬架包括长、短不等的梁,以及立柱和底座。其中钟梁最长者约四米五左右,两端圆雕龙首,通体彩饰变形龙凤纹。底座大小两对四件,均腐蚀严重,其中较大者为圆雕凤首,局部彩绘垂鳞纹,形象生动饱满。

  在该墓室的西北角发现石质编磬,均腐蚀严重。大型编钟不存,室内仅发现青铜铃钟两件。铃钟通体饰变形凤纹,内腔含有铃舌。另发现疑似弦乐器的漆木残件若干。从目前的清理状况来看,编钟的整体规模与四百余年后的九连墩一号楚墓的情形相当。该墓正在进一步清理中。

  乐舞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诗、乐、舞三位一体。乐舞具有鲜明的仪式性,是先民歌颂英雄、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编钟和编磬是表演乐舞的乐器。从周代开始,乐舞的表演成为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成为贵族身份的重要表征。

  随州叶家山111号墓出土的西周早期5件套的编钟,是迄今最早的大型成套编钟,是礼乐制度滥觞期的代表。著名的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包括曾侯乙编钟在内的乐器群及其它音乐文物,则是周代礼乐制度极盛的标志。此前出土的春秋编钟均为小型。此次在枣阳郭家庙曹门湾一号墓发现的春秋早期大型乐舞遗存,填补了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早期近五百年间大型乐舞发展史的空白,进一步证明了曾国是周代礼乐文明的正统代表。(胡刚 张翔 黄文新 连红)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