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肯定专车积极作用 禁私家车接入参与经营

2015年01月10日 10:21   来源:中国广播网   庄胜春 冯会玲 任梦岩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对于各地把专车认定为“黑车”,这两天,新华社、《人民日报》接连发声,质问“出租车行业该向垄断下刀、还是该向‘专车’下刀”,舆论看起来非常一致——专车兴起的背后,是传统的出租车行业的积弊重重。

  就像媒体所分析的,“专车”不过是导火索,常年居高不下的“份子钱”也不过是表现,其背后的行业垄断问题,才是亟待动刀的行业痼疾。不过,眼下首先要厘清的问题是:专车到底合不合法?这么多地方出手打击,以后我们还能打到专车吗?

  现在的专车,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有法律法规明确不允许的:包括私家车接入平台、私家车以挂靠租赁公司的方式接入平台、租赁公司自配驾驶员接入平台;另一种,则游走在法律的模糊地带,也是滴滴等打车软件对外声称他们所采用的“人车分开”模式:车是租赁公司的车,驾驶员则是劳务公司的人。

  根据交通部前天晚上的表态,虽然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但是“人车分开”的模式“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

  实际上,现在的很多打车软件,虽然对外说是“人车分开”,实际上很多就是私家车接入,记者昨天以司机身份致电合肥滴滴专车公司:

  滴滴工作人员:直接到我们这边来,二、四、六到我们这来培训,西装,白色衬衫、深色皮鞋,深色裤子,身份证、驾驶证、银行卡、行驶证,然后车辆保单,车子开过来验车。就我讲的这些东西,你搞齐了随时可以过来。

  所以,如果按照交通部的表态,能够提供服务的专车数量就将大大减少。南京出租车行业协会秘书长凌强对于这种定性很满意。

  凌强:只允许租赁公司的车子做这块,这个业务是做不大的,为什么做不大,租赁公司不可能买那么多高档的车子做这个事,因为这个生意不是靠得住的,而且需求不是很大,就一开始有些人感兴趣。

  但让人困惑的是,交通部的表态,却与此前各地的定性不完全一致。北京、广州、上海、天津、长春、沈阳、合肥七地都曾表态:“人车分开”的模式同样是“黑车”。以广州为例,有关部门拿出的依据是:违反《广州市客车租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租赁车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但是,长期观察专车行业的赵占领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地方的定性依据并不充分。

  赵占领:关键这个变相从事怎么理解?这种“人车分离”的模式下,能否视为是租赁公司的行为,实际上是有困难的。除了交管部门之外,多数人可能还是认为这个模式并不直接触犯现行的法律。

  在行业利益的博弈下,法、德等众多国家都针对私家车提供的专车服务出台了禁令,交通运输部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由此表示,叫停私家车接入应该不存异议,但他同时也强调,互联网叫车服务的兴起为出租车行业的调整、提升服务提供了思路和契机。

  张柱庭:首先应该做做调研,看看需求情况。根据城市交通的出租汽车的定位,确定一个规划。完了在规划范围的数量内,用服务质量招投标的方式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经营者。

  但实际上,对于私家车能否提供运营服务,业界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中国城市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认为,目前城市居民基本出行需求都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应该考虑如何将包括私家车在内的预约租车服务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张国华:肯定这类车辆出现会对传统的租车行业有一些压力,但这肯定会随着发展慢慢消解,而且肯定是会大大缓解我们的客运压力。

  赵占领律师也认为,只要建立起行业规则,私家车也可以从事运营。

  同时,也有评论认为,以颠覆者自居的在线打车公司也应该通过完善自己的规则,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比如,能不能拍着胸脯,为每一单业务的乘客保险许下承诺?

  (原标题:交通部肯定专车积极作用 禁止私家车接入参与经营)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