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耿诺
“十二五”已经接近尾声,距离本市承诺的到2015年底力争解决保障房轮候家庭居住困难的终点线也越来越近。但截至目前,多个土地稀缺的区县,仍有近万乃至数万个保障房轮候家庭正在等待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好消息已经在路上。记者昨日从市住建委、市住保办独家获悉,几个“老大难”区县正在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本区居民住房保障困难问题。曾经在西城区、东城区采用的跨区县房源对接方式,近期就将惠及部分其他区县的保障房轮候家庭。
多个小区对接已敲定
土地资源更少的石景山区,也已经走上了跨区对接的路。
记者昨日了解到,石景山已经和房山区签署了区政府之间的意向,将在距离房山区政府不远的位置购买一部分集中建设的产权型保障房。这个位置距离房山区政府不远,也是房山区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区域。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石景山区还有将近2000户经适房轮候家庭,两限房轮候家庭还有7000户,公租房的轮候家庭还有1000多户。而这些房源什么时候能分到轮候家庭手中呢?
“目前全市的保障房供应都在快车道上,区县住保部门拿到图纸之后,会给老百姓确切的套数、户型信息,基本上就可以接受报名并摇号了。”一位相关负责人说。
市国土局信息显示,从2012年至今,石景山一共出让了6宗住宅用地,每一宗土地都直接说明了要求配建保障房。据了解,这些房源的供应也同样在加速中。
据了解,石景山区还正在和通州对接,计划协调一部分价格低廉的经适房,解决辖区中收入偏低的经适房轮候家庭居住困难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本报接到多个石景山区两限房轮候家庭打听房源的求助电话。相关负责人回应,目前,辖区内正在运作、整理大约2500套本地两限房,并计划在其他区县购买2700多套房源。
“石景山区和其他区县不太一样的是,目前轮候家庭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属于首钢职工,区县正在计划和大型企业一起努力,希望配合土地整理、储备进度,尽量去解决职工们的居住困难问题。”他说。
多条供应渠道在“打通”
2015年年底到2016年年初这段时间,是本市“十二五”期间住房保障工作要画上句号的时间段。
“按照计划,本市将在这个时间段内解决产权型保障房家庭的居住困难问题,实现‘应保尽保’。”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但对一些土地资源稀缺且人口众多的区县来说,这是个挑战。一位区县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市民的居住困难问题,如保证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房供应量,进一步提高租金补贴,解决“过渡型”住房困难问题。另外,还将继续探索“定向普通商品房”模式,今年可能会实现数千套房源的土地供应。
一位业内人士说,从产权角度分析,“定向普通商品房”这种房源更接近于普通商品房,未来再次上市时,需要缴纳的各项费用也比两限房少。
而对于收入更低的产权型保障房轮候家庭,也开始跨区筹集房源,供应给本区的轮候家庭。
“现在最稳妥的就是隔壁区县的一个小区。去年这一项目已经实现过一次配售。今年这个项目剩余的房源,我们还将买下来,供应给本区轮候家庭。”这位负责人说。
跨区安置老百姓买得起
市住建委信息显示,几年前,为了解决东西二城的居民住房困难问题,有5个周边区县启动了房源供应。东城区、西城区通过跨区购买房源的方式,向别的区县买下保障房,再供应给本区市民。
“现在本区县的土地储备成本太高,仅仅是前期费用,每平方米就已经超过了1万元。以往那种单价几千元的保障房项目,几乎不可能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区县出现了。”一位区县相关负责人说。
这个经济账,并不只是针对政府。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本市已经出现了多个每平方米售价突破2万元的保障房项目,刚刚成交的、位于南四环外的白盆窑地块,配建的两限房单价也达到了每平方米1.7万元。
“土地稀缺,再加上整理、储备的价格太高,如果按照现行的测算办法计算售价,很多轮候家庭就买不起房了。”这位负责人说。
目前已经计划跨区解决房源的区县,锁定的目标是距离自身区县不远、价格相对合适的保障房。目前,昌平区、门头沟区和房山区都接到资源紧张区县伸出的橄榄枝,正在整理可对接房源。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