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落户”不能靠“拼”就能赢

2015年01月28日 10:54   来源:西安晚报    

  高铁,高铁!近年来,为让高铁“落户”,很多地方加入高铁走线、设站的“争路运动”。或四处公关,广拜菩萨;或群众施压,官员“拼命”,乃至近邻反目,唇枪舌战。新华社报道称,湖南邵阳为了与相邻的娄底争夺沪昆高铁市区设站,十万邵阳群众高喊“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1月27日新华网)

  十万群众喊着“下课”向官员施压,确实够“拼”的。相信官员们在这样沉甸甸的“民意”压力下,会更加“拼”,更加花样百出地去公关、拜菩萨,以争取影响有关部门的决策。不过,细细思量,总觉着这样的行为透着几分诡异,当地老百姓果真那么迫切地需要高铁吗?

  不可否认,在高铁刚刚开始建设时,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担心耕地被占、补偿不到位,对高铁的态度并不积极。特别是,因为高铁设站本来就少,票价又较一般列车更贵,民众很难便捷地享受高铁的服务。其后,随着高铁网的密集,一般民众对于高铁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即从过去的“被高铁”到现在的“迎高铁”。但从“迎高铁”到“抢高铁”,甚至施压官员,其间的跨越显然有些过于跳脱了,不排除民意被裹挟、被代表的因素。

  不是说老百姓不可以向地方官员表达欢迎高铁的诉求,也不是说地方政府不可以表达地方的官民意志,而是说,地方官员不可以采取挟民意,乃至鼓动民意的做法影响科学决策。

  高铁如何走线、在哪里设站,应该是综合权衡考量的结果,首先应该遵循国家关于发展高铁的整体规划,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决策。这其中,尽管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人为的影响,一些利益体也会进行游说,但任何人为因素都不应该成为影响决策的“最后一根稻草”。

  尤其是,一旦高铁与地方政府的政绩绑在一起,必然会在官意裹挟民意的同时,出现扭曲高铁发展的情形。

  事实上,已经运营的一些高铁线路,至少在设站问题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据新华社记者披露,记者买了去中部一个地级市“某某北”的车票,后来却发现,这个“某某北”设在该市下边的一个县,距离市区还有100多公里。个中原因,乃是因为县里的“人脉”强过市里。

  这样的胡乱设站显然是不严肃、不严谨、不科学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不公正范例,才使得越来越多的地方卷入高铁争夺战,且花样百出。而愈演愈烈的“高铁政治经济学”,也使得原本应该科学、有序的高铁走线、设站决策,演变为一场各种力量博弈的丛林战。

  种种争夺高铁的乱象也表明,高铁不能再继续其野蛮生长的路径了。以往那种拼人脉、靠关系,甚至滥用公共财政进行利益输送的做法,应该引起警惕了。

  时下,高铁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理应有科学的总体规划,明晰的法律法规,构建起“依法修路”的决策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修路,挤压人为因素、权力寻租的空间。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